写了篇吐槽GOT剧本的评论,并不代表我觉得GOT第二季有多么糟糕。
实际上我认为GOT第二季单纯从影像化的角度讲比第一季要好很多。第二季的毛病第一季也有,只是第二季更加严重,而第一季的很多毛病第二季解决了,所以剧本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吐槽剧本,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吧。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原著是参照物。原著其实是妨碍我们欣赏剧集的罪魁祸首。马丁的书本来就是反影像化的作品,只是因为多年的编剧生涯使得它具有影像化的气质。
原著为什么是反影像化的就不详扯了。这点马丁自己说过,小说的场景、角色复杂程度、时间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节网络,都可以证明。
无非我们有最优秀的编剧、再来个2亿美元投资能够每季拍个16-18集做好所有场景、特效、再来个2亿找最优秀最契合原著的演员出演,一个不删。。。
看,如果要做到完美,这已经是反影像化了。
审美上有个观点认为,艺术是非功利的。如果按照这点来说,我们几乎可以否定九成的影像化作品。当然,没必要扯得太深太复杂。
GOT第二季的编剧,如果我没有看过书,我会给9分以上。但是因为对原作太熟悉,太喜欢马丁对细节病态般的执着,才会难以忍受编剧对于细节的忽略。但是论精彩程度,我觉得作为一部影像化的作品,完全是足够了的。
电影、电视剧向来就不是探讨问题、展现深度的最好载体。娱乐性是让这种形式的文本出现的一个很大动因。比如imdb的排名之王,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说。史蒂芬金在主流文学界里并不太遭待见,肖申克的救赎也远谈不上金思想性最高的作品。又比如《盗梦》和《黑客帝国》这类被称为有内涵的科幻片,其主题刨除花哨的包装元素,技术与人性的冲突、对先进技术的反思,早就是阿西莫夫等人玩腻的主题,可以说是滞后的。
很多人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成是相当晦涩难懂的一部电影。 而《2001:太空漫游》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第一部无可辩驳的大师级科幻电影,这部电影花费了库布里克数年去拍摄。
影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生在“时间中的黎明”的非洲,无语言地用画面讲述了一群史前猿人的故事,从序曲向电影主体过度。第二三部分则分别讲述一位弗洛伊德博士飞抵月球基地发现黑石的经历以及驶往木星的发现号飞船上发生的种种离奇事件。影片的最后一部分——星际旅行接着漫长而冷静的镜头,主角快速地变老,最后重生为一名“星孩”漂浮在地球的轨道上——则作为简短的句号,主宰了对电影的分析,给理解整部影片提供了钥匙。
不少人试图从这一结尾中提取一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比较晦涩的信息,但是实际上这是长久以来科幻主题的一种直接呈现——即人类本身的超越,我们在技术的帮助下进入更高层次的存在形式。这实际上是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的核心主题,所以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的简化主旨是较为滞后的。但是《2001:太空漫游》带给科幻的新颖之处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特别是它建立了太空时代特殊的一套视觉语言,从中库布里克书写出极具张力的视觉诗歌。
我举出这些例子,其实只是证明我的观点——影像化作品的“深度”是相对的。
GOT的剧本浅、不细腻、bug多,大部分也是相对于原著。
吐了那么多槽并不代表它的剧本就比《罗马》、《大西洋帝国》、《广告狂人》、《绝命毒师》什么的这些优秀剧集的剧本差。可以说细节比不上,但是大的架构无疑是最优秀的。
我们容易犯这样的问题,就是通过找一部作品的缺点来给它减分,而不是同等的看到它的亮点。GOT有小说对照,喷起来容易得多。
但是《罗马》和《大西洋帝国》,我相信只要你同样挑剔,也可以找出相当多的吐槽点和bug。
随便列举几个。
比如《罗马》里对菠萝和乌瑞纳斯的塑造,尤其是波罗,很多时候我觉得他具备现代人的价值观——有时候觉得他像是穿越到罗马的美国大兵;埃及艳后的儿子是波罗的这也太恶搞了吧?西塞罗的塑造有很大的问题,编剧在塑造此历史名人时有很大的倾向性;不符合历史细节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阿提亚的生卒年、罗马在当时对lesbian的态度、凯撒遇刺时的服饰、凯撒的情妇在历史中的实际形象、对政治和阴谋展现还是稍显苍白苍白等等,更不用提第二季后期混乱仓促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