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地区,卫君仍然存在,直到秦二世即位才废去。但是卫国,一是地小人少,长期作为大国的附庸,二是卫国早已被灭,卫君只不过是始皇帝象征性地恢复其爵位而已。
2、在后人的思维中,凡古代帝王都是最高统治者,所以能敢于杀帝王的权臣(以东汉、南北朝的权臣为代表)、宦官(以唐中后期的宦官为代表)便是史上最牛的权臣和宦官,却不知道:有这样一种权臣,生前当权、死后流芳的权臣,周公旦是也,其次春秋赵盾、西汉霍光、明代张居正;有这样一种宦官,生前辉煌、死后千古的宦官,汉代蔡伦、唐代杨复光、明代郑和是也。
3、都知道唐代在“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却不知鼎盛何谓,国家综合实力与社会稳定度最好也。天宝年间,人口必多于开元,文化必盛于开元,经济必强于开元,未言鼎盛,只因君德缺失、奸相当权、边战败绩罢了。
隋朝普查人口:对户口管理很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并且实行“貌阅”,就是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看性别、年龄是否符合,防止有成丁年龄人口脱漏。并发动检举,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要发配服苦役。所以史学家一般都认为隋朝户口统计比较近于实际。据隋朝大业五年清查,当时的户总数是8907546户,人口总数是46019956人。
唐朝普查人口: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最初的户口管理也很严格,但从高宗开始,管理逐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口逃亡现象越来越严重,到玄宗开元年间后期,户口管理十分混乱,长期不做调查统计,“死不除名,生不入籍”,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然后就上报了。并且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在《旧唐书·玄宗纪》里记载了两个数据,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突然降了740815户,但人口却增加了38821口。
李白、王维等唐代大诗人,其代表作大多产生于天宝年间,而杜甫的代表作则在安史之乱,白居易、韩愈、孟郊、李贺等大诗人则生活于中唐时代。可见唐代的文化巅峰绝不会在开元年间,开元盛世确实是盛世,但不代表一切指标都达到峰值。用路程、速率的关系来比喻,那么开元年间是速率不断增长的时代,天宝年间便是速率逐渐慢下来的时代,但路程却依然会增加许多。天宝之强不如开元,天宝之盛超过开元,直到安史之乱的扩大,盛唐才算落下帷幕。
5、宋朝是一个奇怪的王朝,以超过70%的胜率却经常在战争的最后功亏于溃。都说唐朝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产马之地丢失,导致了宋朝面对外敌的劣势,谁曾想过:党项、部分吐蕃部落也都曾臣服宋朝(宋朝也曾灭青塘吐蕃),奈何凡遇挫折,却怪两三百年前的先人。宋朝未尝没有产马之地,只是马政退化严重,而且一个对外没有压倒性优势的王朝,游牧民族不愿进贡良马之种,辽国和西夏恐怕并不希望多余的马匹进入宋境。
7、历史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不总是进步的。宋代的城市化率达到30% 以上,而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这说明宋代是一个偏重工商业的社会,而清代是一个偏重农业的社会。在20世纪末以前,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而农业在实现粮食基础之后的增长则会造成人口的恶性膨胀。
9、在北宋的前一个半世纪里,据说仍然在不断开疆扩土,然而其最大疆域却不超过300万平方公里,在“靖康之耻”一下子失去三分之一国土。
10、整个南宋时期,宋朝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虽然宋军将士奋力北伐也取得过一些成就,然而同时朝廷们“暖风熏得人憔悴,只把杭州当汴州”也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