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吧 关注:198贴子:11,683
  • 3回复贴,共1

莎士比亚与曹雪芹——相同的归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酷热的夏天所能留的,就是这些了吧......

莎士比亚与曹雪芹这两位大师的叙事角度其实是很不一样的,莎翁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考察人堕入罪的可能,在他的笔下,任何一种我们所称为人性光辉的东西都会为恶念的产生埋下深远的伏笔;而曹公则苦心赞颂着人最真挚最纯粹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着罪恶的世界里所能呈现的唯一亮色。如此不同的角度与视野使我们看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别,但是我觉得在这种差别下其实是隐藏着相同的初衷与归路。

在《哈姆雷特》里,王子一开始就面对着一个已经堕落的世界,父亲的死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个人最基本的自然情感的一种损伤,更是心中那曾经对人生所作的种种美好寄托的破灭,换另一种说法就是父亲的死让他看清了世界的罪恶本质,看清了道德,正义与善存在的无意义 。从这个时候起,哈姆雷特就面临一个抉择——在这样一个肮脏的世界怎样的活下去,内在信仰的轰塌一方面给他展现了现实的价值虚无,另一方面也使他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找不到能将自己从价值的虚无里摆脱出来的道路。生存还是毁灭,包括哈姆雷特在内的无数人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是逃避这个罪恶本性的世界走向死亡,还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苟且偷生,忍受一切苦难与凌辱。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哈姆雷特都无法使灵魂得到完全的心安,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人对现实的一种无能为力,人在现实恶的本性面前只能被玩弄而无法得到拯救的悲惨命运。并且哈姆雷特倘若逃避复仇这一种命运,更代表着对伦理与情感的背叛,这就从另一方面承认了自己极力想摆脱的虚无人生。
对于哈姆雷特来说,复仇作为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不能确定的,他似乎一直在追问复仇是否能成为对抗恶念的可能,复仇能否将他与世界从苦难中拯救。倘若能,怎样拯救,因为复仇本身必然籍着罪的发生,倘若不能,他又从何处去寻找信念来寄托自己的生命。所以对于哈姆雷特来说,发疯是一个必然的命运,他的疯狂毋庸说是对真相的一种掩饰,不如说是内心痛苦挣扎的一种展现,因为对人间真挚的爱,因为不忍放弃人生的终极信念,使他无法在现实的仇恨鞭策下作命运的奴隶,纵使现实是怎样的邪恶与虚无,他总不愿在一种快意恩仇中去践踏失去了信念支撑的生命。


1楼2012-04-13 21:46回复
    同样,贾宝玉也面临这一问题,现实的世界对于宝玉来说是一个追求着功名利禄的荒谬世界,一个埋没人的本质意义;埋没人的自然情感而不断地产生怪胎的世界,一方面是近似痴狂的的追求所谓的道德洁癖;一方面是私下的**纵欲,这两种极端反复的撕扯,就好像在舞台上不断上演的喜剧,看似毫无价值又不堪入目,却引得人们阵阵哄笑,在满足里继续命运的挣扎!宝玉试图逃离这种在善恶两级里翻滚而又无法清洗自己的肮脏的尘世,他在清静的女儿之境寄托自己的情怀,女儿对于他来说已经超越了审美,达到了类似于宗教的精神信仰般的高度。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红楼梦》的补情,所补得不仅是人所固有的本真的情,更是人在这个处处都充斥着罪的世界里所缺的精神归家,曹雪芹通过宝玉这位“圣徒”试图为我们带来一种现世的拯救,一种超越于德行超越于自然本性的终极价值。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找到一种信何期的艰难与苦楚,可最终还是枉入,“石头既已无情,又如何能为世界补清呢?”刘小枫这样说道,“在现实的寄托被命运所吞噬的时候,‘无情’的石头所能做的除了复归庄禅的冷寂还能有怎样的路呢?”宝玉的信仰对于这无情的世界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道德与恶念挣扎下的人们即是无比的饥渴,也是无比的凶残,他们能毁掉一切美与善,并且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当所有的寄托都不存在了的时候,宝玉所能做的除了用冷寂对抗冷寂,已经别无他法。走向苦难,他没有那样的指点,信仰既已破灭,如何让能够继续走下去;反抗命运,更无法承载他的痛,因为反抗本身就已经有太多的疑问,中国的反抗历来太多,太轰轰烈烈,并且是污红里增加着人血。
    这样莎翁与曹公的起点我们都清楚了,都在罪恶的现实里苦苦挣扎,都不愿承认世界本然的堕落,都试图背负起黑暗的闸门,但最终都只能陷于绝望……不是他们不够坚定,恰恰是他们所寄托的那种信仰根本无法对抗真正的罪,爱在现世里太过脆弱,稍经恶的触碰就会破碎,甚至他们试图去对抗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一切似乎是宿命,更可悲的是对他们来说无论选择那条路,只要他们还心存希望,都将是同样的终结。


    2楼2012-04-13 21:50
    回复



      3楼2012-04-13 21:50
      回复
        这也许就叫宿命,三生石畔的神瑛侍者的浇灌,今生绛珠仙子的还泪,曹雪芹早就告诉我们对于林黛玉而言这份前生之情只能随着泪水的流逝而了结,情是无法给予永恒关怀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永恒,诗意的生命太过痛苦,无论是情还是诗都掩饰不了生命本身的虚幻与无意义。而在精神信仰破灭后,宝玉除了重归冷寂外,也确乎没有了出路,庄子的真性审美,儒家的道德理性,都变成了幻影,人间的真相彻底的显露在了我们面前。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一部很沉闷的戏剧,我在读里面每一个句子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迎感,整部戏通体有一种灰色的恐怖感觉,而且完全没有为我们叙述多少故事,只有人心理的挣扎与流露。麦克白的堕落,麦克白的挣扎,麦克白的痛苦,麦克白的沉沦,人在宿命的指引下最后归于毁灭。三个女巫的预言启动了人心理的恶念,恶念占据了人的心灵,将人推向了死亡,更可怕的是还有一条预言——班戈的子孙将称王,里面其实就说了,麦克白的死不过是这一幕悲剧的序曲,更大的恶的启动还在后面,在莎士比亚没有写到的后面,这就是整个人类的宿命。联系《红楼梦》,我们就会明白,埃古与艾特门不可怕,腐朽的贾府不可怕,什么样的罪恶都不过是一时的闹剧,终将沉寂,最可怕的是那被称为“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自信,人类在恶念面前对正义盲目的自信。莎士比亚与曹雪芹最终看透的恰恰是这样的自信,所以哈姆雷特必将复仇,林黛玉必将泪尽,只有在当一切希望的假词被抹掉,美好的画面被扯碎的时候,我们也许才能看清自己。
        这就是人类觉醒后的命运,这是必须面对的,并将永久面对,永久追寻下去,只要我们的心灵里还留着思考与羞愧……


        6楼2012-04-13 2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