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林雁(第一排穿紫衣者)与当年大学时代老师和同班同学聚会的照片。中间两排老师,原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文系的老中青三代的老师们,他们曾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中国公安文学而不懈的努力,虽然道路曲折艰辛,而今该校名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曾经走过的道路,对于经历者,谁又能忘却呢?为此,林雁对老师们的尊敬永存心间!
2006年10月17日
今天我挨了不小的奚落:“瞧瞧你们这群当年在中文系嚷嚷着为公安文学奋斗的人们,现在都上哪里了?”
是啊!我们都上哪里去了?这要问我吗?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啊!只是,的确没有一个人,再为公安文学而奋斗了。
我从相册里翻出了这两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看着照片上几个美丽卓然、平均身高均为164CM的女同学(第一排),英俊潇洒、帅气不凡、平均身高超过175CM的男生(最后一排),沉默了很久很久。
也许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拥有过自己美丽而灿烂的公安文学之梦,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们在校园的宿舍里,在熄灯号吹响之后,不顾严格的校规,仍肆无忌惮的大声谈论我们的梦想;曾经在那一片葡萄园的田野上,我们几个大胆英气的女生,毫无恐惧的骑着自行车,在田间路上快乐的飞驰到大兴的黄村,只为看一场电影;多少回,我们披星戴月,穿越公交车都不到的偏僻乡间,返回学校。。。。。。
记得那时争论得最为激烈的概念和名词是“公安文学”和“警匪片”、“反特片”,以及“公安题材”和“军事题材”的异同,以及他们对社会产生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那时我们大家都担心纯洁的“公安文学”有朝一日变成了“警匪片”“枪战片”“涉黑片”和“反特片”的代名词,的确,“公安文学”所涵盖的内容太深太广,以致今日也不被专业人士们所认识,于是,“公安文学”成了警官大学中文系这群人心中一个永远不散的结,虽然,这一切,今天都不复存在,而“公安文学”这个曾经在我们心中神圣的名词,也早已被“警匪片”所替代,让人产生啼笑皆非的错觉。
不可否认,我们的大学四年,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中度过的。存在?抑或是不存在?有意义抑或是没有意义?这些概念的争论,最终导致了中文系的不复存在。
结果,专业学习公安文学的同学们,从中国人们警官大学科班毕业后,却无一人再从此业;反而那些不是这个学校、不是这个专业毕业的人们,却无比执著的坚持在公安文学这条路上。比如当年那位与我们同年级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柳同志,在今天,几乎成了影视屏幕上“公安文学”题材的代言人!而柳同志本人,似乎仍心怀着不灭的英雄梦,行走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不可否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国内的“警匪片”“枪战片”“涉黑片”一直持冷处理态度,不看不闻不论。但是,直到老师拿来《暗算》的样片,我才仔细的从头看到了尾。
真是阴差阳错,让我叹为观止,汗颜无比啊!
而今,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校名不存在了,中文系也随风而逝了。都上哪里去了?我亲爱的老师和那些千挑万选、俊俏伶俐的同学们?老师们退休了,转行了,我的同学们忙于行政工作,再无暇顾及了。看着鬓发苍白、日渐衰老、曾经为中文系公安文学奋力探索钻研的老师们,我无语哽咽;看着我的同学们日渐成为这个行业行政工作中的中流砥柱,我良久莫衷!
今天,面对这一番不知是质问还是奚落的玩笑,我沉重的思索起来了。
2006年10月17日
今天我挨了不小的奚落:“瞧瞧你们这群当年在中文系嚷嚷着为公安文学奋斗的人们,现在都上哪里了?”
是啊!我们都上哪里去了?这要问我吗?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啊!只是,的确没有一个人,再为公安文学而奋斗了。
我从相册里翻出了这两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看着照片上几个美丽卓然、平均身高均为164CM的女同学(第一排),英俊潇洒、帅气不凡、平均身高超过175CM的男生(最后一排),沉默了很久很久。
也许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拥有过自己美丽而灿烂的公安文学之梦,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们在校园的宿舍里,在熄灯号吹响之后,不顾严格的校规,仍肆无忌惮的大声谈论我们的梦想;曾经在那一片葡萄园的田野上,我们几个大胆英气的女生,毫无恐惧的骑着自行车,在田间路上快乐的飞驰到大兴的黄村,只为看一场电影;多少回,我们披星戴月,穿越公交车都不到的偏僻乡间,返回学校。。。。。。
记得那时争论得最为激烈的概念和名词是“公安文学”和“警匪片”、“反特片”,以及“公安题材”和“军事题材”的异同,以及他们对社会产生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那时我们大家都担心纯洁的“公安文学”有朝一日变成了“警匪片”“枪战片”“涉黑片”和“反特片”的代名词,的确,“公安文学”所涵盖的内容太深太广,以致今日也不被专业人士们所认识,于是,“公安文学”成了警官大学中文系这群人心中一个永远不散的结,虽然,这一切,今天都不复存在,而“公安文学”这个曾经在我们心中神圣的名词,也早已被“警匪片”所替代,让人产生啼笑皆非的错觉。
不可否认,我们的大学四年,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中度过的。存在?抑或是不存在?有意义抑或是没有意义?这些概念的争论,最终导致了中文系的不复存在。
结果,专业学习公安文学的同学们,从中国人们警官大学科班毕业后,却无一人再从此业;反而那些不是这个学校、不是这个专业毕业的人们,却无比执著的坚持在公安文学这条路上。比如当年那位与我们同年级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柳同志,在今天,几乎成了影视屏幕上“公安文学”题材的代言人!而柳同志本人,似乎仍心怀着不灭的英雄梦,行走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不可否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国内的“警匪片”“枪战片”“涉黑片”一直持冷处理态度,不看不闻不论。但是,直到老师拿来《暗算》的样片,我才仔细的从头看到了尾。
真是阴差阳错,让我叹为观止,汗颜无比啊!
而今,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校名不存在了,中文系也随风而逝了。都上哪里去了?我亲爱的老师和那些千挑万选、俊俏伶俐的同学们?老师们退休了,转行了,我的同学们忙于行政工作,再无暇顾及了。看着鬓发苍白、日渐衰老、曾经为中文系公安文学奋力探索钻研的老师们,我无语哽咽;看着我的同学们日渐成为这个行业行政工作中的中流砥柱,我良久莫衷!
今天,面对这一番不知是质问还是奚落的玩笑,我沉重的思索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