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位未知的...吧 关注:21贴子:430
  • 6回复贴,共1

《惶然录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1935年去世,80年代此书以其母语葡语发表,
90年代进入大语种英文,
98年由韩少功翻译1/4进入中国。(我有98年左右节选了部分译文的《译林》)
后又有陈实翻译《不安之书》 约1/3。
批评韩少功译本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70682/
韩前言节选:



1楼2012-03-13 22:56回复
    韩译序节选:
    两个“索阿(soa)”之间的一次长谈就是这样展开的。他(们)广泛关注着那个时代的生命存在问题,也是关注着人类至今无法回避也无法终结的诸多困惑。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候是一个精神化的人,把世界仅仅提纯为一种美丽的梦幻;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物质化的人,连眼中的任何情人也只剩下无内涵的视觉性外表。有时候是一位个人化的人,对任何人际交往和群体行动都满腹狐疑;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连一只一晃而过的衣领都向他展示出全社会的复杂经济过程。有时候是一个贵族化的人,时常流露出对高雅上流社会乃至显赫王宫的神往;有时候则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离别或死去都能让他深深地惊恐和悲伤。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化的人,甚至梦想着要发现有关心灵的化学反应公式;有时候则成了一个信仰化的人,一次次冒犯科学而对上帝在当代的废弃感到忧心忡忡……在这里,两个“索阿”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终极结论,只是一次次把自己逼向终极性绝境,以亲证人类心灵自我粉碎和自我重建的一个个可能性。
    如果说这本书不过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当然是一种无谓的大惊小怪。优秀的作家常常像一些高级的笨伯,一些非凡的痴人。较之于执着定规,他们的自相矛盾常常是智者的犹疑;较之于滔滔确论,他们的不知所云常常是诚者的审慎。其惊心动魄的自我紧张和对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内心奇观,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的精神挑战。


    2楼2012-03-13 23:03
    回复
      原文节选
      117.一本自传的片断(原标题如此一一译者注)
      我先是投身于形而上的冥思,然后是科学观念,最后转向社会学理论。但是,在我追求真理的各种台阶上,我发现没有任何一处可以使自己感到安全或者释然轻松。我在这些领域涉猎不深,但所有读过的这些理论,虽然立论基础环环相扣引人折服,还是让我疲于看见它们的矛盾,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或然之论,选择一些特定的事实用来代表似乎全部的事实。如果我从这些著作里收回疲惫的目光,把无可依傍的注意力惊讶地投向外部世界,我便看见一点,并可以据此否定所有这些阅读和思考的效用,可以一点一点摘除这些甘苦之言的所有花瓣。这一点就是:事物无限的复杂性,无可穷尽的总和〔……〕
          即使一个人意欲创建的一门科学只需要少许事实,这里面也有无限的不可穷尽性。
      


      3楼2012-03-13 23:07
      回复
        (我本不想引用这么些大段,但又觉得一句也舍不得删,不是说语言凝练精辟,而是句句都锥人心肺,连成大段更是酣畅淋漓)


        4楼2012-03-13 23:10
        回复

          (其实你可以觉得和任何一个作者极有共鸣,有时以此为喜,有时并不。此时并不。)


          6楼2012-03-13 23:29
          回复
            7楼2012-03-13 23:30
            回复


              (就是一种审视另一个自己的感觉,只是他是被我唾弃和能立刻撇开的,虽然他也自有价值,同时我对他的立刻的撇开,也并不削弱了他的忠诚,so,good night)


              8楼2012-03-13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