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任务 用足用活政策
今年,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聚焦五大任务,用足用活山西综改试验区和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以推进产业集聚化、园区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土地集约化、环境生态化为方向,以建设经济崛起先导区、先行先试试验区、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为目标,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努力建设中西部一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日前,该区斥资120万元对去年作出突出贡献的国药威奇达、普德药业等8家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
在对当前形势和全区经济社会现状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开发区确定了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招商引资额增长31%。为确保目标实现,该区将重点聚焦五大任务。
着眼于拓展空间,走好调区扩区转型路,这是顺应全省开发区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扩区调区规划上,将按照敢超前、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实现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全覆盖。在新区产业规划上,打好产业特色化品牌,将以药为主,多元发展,逐步构建起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着眼于产业集聚,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今年,园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完成基础建设的扫尾工程和完善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在抓好园区基础配套的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园区管理服务机构,确保职能和服务到位。同时,按照“产能扩张、产业升级”的原则,加快仟源、普德、振东泰盛、同达、维敏等10家制药企业搬迁,通过产业向园区集聚,做大医药产业“蛋糕”,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着眼于机制创新,下好招商引资这盘棋。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专职招商转变。抢抓机遇,多渠道、多措施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对目前正在接洽的项目,积极跟进、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同时,将制定最具吸引力、最具活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引资功臣。
着眼于动真见实,打好软环境建设主动仗。抓住全省综改区和该区医药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综改区试点园区的政策机遇,将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项目引进、行政审批、资金扶持等让利于企业。同时,抽调专人成立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入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此外,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引进和奖励措施,努力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领跑开发区经济转型跨越。
着眼于民生保障,奏好和谐建设进行曲。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全面提高辖区户籍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多途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施公租房建设,巩固安全稳定形势等。
今年,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聚焦五大任务,用足用活山西综改试验区和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以推进产业集聚化、园区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土地集约化、环境生态化为方向,以建设经济崛起先导区、先行先试试验区、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为目标,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努力建设中西部一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日前,该区斥资120万元对去年作出突出贡献的国药威奇达、普德药业等8家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
在对当前形势和全区经济社会现状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开发区确定了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招商引资额增长31%。为确保目标实现,该区将重点聚焦五大任务。
着眼于拓展空间,走好调区扩区转型路,这是顺应全省开发区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扩区调区规划上,将按照敢超前、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实现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全覆盖。在新区产业规划上,打好产业特色化品牌,将以药为主,多元发展,逐步构建起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着眼于产业集聚,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今年,园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完成基础建设的扫尾工程和完善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在抓好园区基础配套的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园区管理服务机构,确保职能和服务到位。同时,按照“产能扩张、产业升级”的原则,加快仟源、普德、振东泰盛、同达、维敏等10家制药企业搬迁,通过产业向园区集聚,做大医药产业“蛋糕”,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着眼于机制创新,下好招商引资这盘棋。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专职招商转变。抢抓机遇,多渠道、多措施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对目前正在接洽的项目,积极跟进、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同时,将制定最具吸引力、最具活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引资功臣。
着眼于动真见实,打好软环境建设主动仗。抓住全省综改区和该区医药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综改区试点园区的政策机遇,将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项目引进、行政审批、资金扶持等让利于企业。同时,抽调专人成立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入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此外,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引进和奖励措施,努力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领跑开发区经济转型跨越。
着眼于民生保障,奏好和谐建设进行曲。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全面提高辖区户籍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多途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施公租房建设,巩固安全稳定形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