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返回县城之后,县太爷邀请贤哲住在自己的官邸。贤哲说:“我是一名修功办道之人,住在官邸是不合适宜的,你就安排我们住在经文学堂里吧。”于是,县太爷在学堂举办了盛大的宴会,热情款待贤哲,并请来了当地有名望的宗教学者、教长、寺院伊玛目等头面人物。宴会结束后,县太爷激动地说:“我已归信伟大的贤哲了,他是伟大穆圣的第25代后裔,我亲身体验了他在我之上显现的奇迹,我及我的家人将忠诚地跟随贤哲。”众人听罢之后,纷纷要求归信贤哲。贤哲为众人做了嘟哇并说:“凡是归信了我的人,教乘方面要全面履行经典、圣训、公议类推等方面的教规,坚持伊玛目·艾则木学派的教义,还要按照当地信仰虔诚的宗教学者的指点,遵行天命,圣行“瓦智布”(当然的)和“穆斯泰哈卜”(受喜的)。道乘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履行道乘功修,遵循千年复兴者——伊玛目·冉巴尼贤哲之道。主要是学习领悟道乘的七个阶段、七种赞词的韵调,十四种状态、二十一本经书以及功修的十项细则等”。并给归信的人一一传授了做孜克尔的方式方法。然后又说:“首先要做到内心赞念,最好每天清晨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静坐参悟,反复赞念后,你将会看到这个部位出现一束光亮(指安拉之光)。此时,再继续赞念,说到这儿贤哲用手比划着说:“在这个部位即靠近左胸**二指下面一指宽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束亮光。”在做孜克尔之前要先念消灾词,并传授了消灾词的内容。然后又说:请大家靠近我。”于是大家腿挨着腿、膝盖靠着膝盖、紧紧地围坐在贤哲的周围(以肢体的接触沾连贤哲的吉庆),待大家坐下后,贤哲为大家向安拉做了祷告,当场有数十人“凡纳”了(陶醉、消失了自我)。从此追随贤哲的人络绎不绝。就这样,夏·奥里亚贤哲在当地向弟子、教众们传授教义、教法和各种功修的方式方法,长达六个月。此期间,县太爷派人在城郊盖了一座有50多间房屋、内设经文学堂的大清真寺,请贤哲居住。又从印度请来四名有凭证的宗教大学者,担任经文学院的导师,并从众信徒中挑选了一批年轻、有才能、喜爱学习宗教知识的人,来经文学堂,接受宗教大学者的教诲。贤哲亲自培养了一批海里发,并于1750年建立了驰名中外的“叶尔羌道堂。” 在此期间,贤哲未去外地,在道堂传教长达十年。这完全是为了叶尔羌道堂的兴旺,使道乘、教乘的功修更加完善并得到各地的认可。十年中,信教民众迅速增加。此后,贤哲将七位海里发中的三位留在道堂中,让其管理道堂事务,其余海里发跟随贤哲前往和田。途中在各县城镇停留了数月,一路向人们公开传授隐义学和表义学,宣讲道乘、教乘功修,使人们了解了真谛。凡是支持真谛的宗教学者都归信了贤哲,为真谛之道做出了很多贡献。从此,和田地区跟随贤哲之人坚持并传承了苏菲真谛,使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