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吧 关注:21,476贴子:1,440,776
  • 0回复贴,共1

【方舟子和李开复的基情四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粗翻方舟子大人的新浪微博,似乎从11月中旬就开始对李开复大人进行轰轰烈烈的打假运动,两人在微博上一问一答一直持续至今,各有各理,基情四射,不亦乐乎!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意义何在,我更加不是他们任何人的粉丝,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略谈一下我的看法。
他们的论点太多,我只挑出两小点举例说明一下:
方大人觉得李大人不应该把他曾经的“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副教授,因为在美国还有个比Assistant Prof.高一级且牛很多的职称存在叫做 "Associate Professor",方大人认为这个才是副教授,而李大人那个只能翻成助理教授,我当时就在想:这个论点有意思么有意思么有意思么。。。。别说是中美两国,就算是不同学校之间,教授的衡量和评级系统都有差异,更何况中国压根就没有助理教授这一说,在一个没有明确定论的翻译系统之下,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正常人(过分谦虚谨慎之人除外)都会把“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副教授而不是助理教授,因为不在高校工作过或不太了解这一系统的人(这种人占大多数)可能会想当然的把“助理教授”误解为“助教”,我觉得李大人在家里左思右想,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他用了“副教授”这一词:
1,我说助理教授,20%人懂,40%会表示迷茫,还有40%一定会坑爹的误解为“助教”,“助教”太低档太离谱了(我个人觉得对李开复而言,这个职位的确不太合适),与其让人误会为助教,不如称之为“副教授”。
2,国内大多数副教授(不是我崇洋媚外),我真心觉得含金量不会比国外的“ASSISTANT PROF”高,既然学术水准相当,称之为“副教授”也不为过。
基于以上理由,我觉得李大人没有吹牛,就算你说他吹牛,也只能说他是踩界吹牛,没有实质犯规行为;李大人的打假打的并不科学,如果非要揪住这点小辫子不放,是不是有点羡慕嫉妒恨芝麻当绿豆的嫌疑?
我再举个小例子,以前有个朋友在英国牛津布鲁克斯读书,每回人家问他妈:你家儿纸哪里读书?。。他妈就很自豪的说:在牛津读书。不知道的人会两眼冒心,惊叹一下:哇!介么牛叉~~~知道的人自然会鄙视之。但是人家老娘真心没有说错啊,牛津布鲁克斯和正牌牛津都在牛津城里,你自个儿不知道也没仔细问,别人与其热情的拉着你跟你解释清楚:我儿在牛津布鲁克斯但不是牛津哦BLALBLABLA。。还不如只说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牛津来的痛快,顺便还可以踩界吹牛一把。
李大人还说他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方大人从年代的角度各种推算,得出他俩不可能是同班同学的结论,我当时又在想:你俩敢再幼稚一点么敢再幼稚一点么敢再幼稚一点么。。。
李大人在自己的微博中回复说他跟奥巴马选过相同的课,所以就是同学。我觉得这一点太正常不过了,真心的,人家哪里有吹牛啊,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此类的体会,跟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一起吃过一次喜酒,哪怕桌子离的八丈远,以后碰见别人也可以说:我认识那谁谁,还一起吃过饭,我有吹牛么,我没有好不好!!(我觉得这种例子太多了,大家都懂的)古语都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某大牛教授哪怕只客串到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过一节课,**后也可以说:他是我老师!更何况李大人还真跟奥巴马选修过同一节课,哪怕是奥巴马一直逃课从没去过那节课,那也是同学!必须是同学!所以我说方大人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允许人家有那么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会死么会死么?更何况人家说的都是事实,于情于理都完全说的通。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方大人如果不是过分要求完美,就是真心的羡慕嫉妒恨,才会搞出这种无聊的打假;李大人所陈述的基本属实,就算说是吹牛,顶多也只能算是虚荣心作祟的踩界性吹牛。
国内需要打的假很多,假货假信息待打的不知道有多少,学术圈造假论文抄袭翻译更是层出不穷,剔除炒作的嫌疑不谈,除非你们相爱,要不二位能不能停停这么无聊的微博口水战,干点正事去?



1楼2012-02-04 15: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