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方舟子"笔战"不休 展开“真假”之辩
图片说明:这是韩寒的早期作品《零下一度》的手稿。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新华网上海1月31日电(记者浦奕安、潘旭、孙丽萍、黄安琪)近日,“80后”作家韩寒和“打假斗士”方舟子的论争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焦点。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事件持续跟踪调查,对当事人韩寒、方舟子以及接近事件中心人士进行采访。
有网友认为,“韩方论争”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韩寒写作的“真假”之辩,而在于折射出互联网空间里公众人物该如何面对质疑的重要议题。韩寒方舟子之间,这一场看客众多的名人“口水仗”,在穿过“道德、名利和法律”等因素之后,究竟将如何影响网络舆论生态?
【核心网事】“人造韩寒”是真是假?
知名IT评论博主麦田在1月15日撰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麦田在博文中称,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完全是他父亲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波“人造”和“包装”的结果,并且质疑韩寒的文章可能是由他人“代笔”。
该文在微博上掀起轩然大波,16日韩寒发表博文回应称绝无“代笔”之事,并悬赏2000万征集“代笔”证据。
1月18日,方舟子发文质疑韩寒,称“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随后,方舟子对韩寒的多篇作品进行分析和质疑。
29日,韩寒委托律师,就方舟子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其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当日,方舟子发表声明称:“我本人不会出庭,我的律师会去应诉。我愿意在别的合适的场合(比如没有粉丝在场的直播)与韩寒当面对质。”且表示“诉讼不会对我继续分析署名韩寒的文章产生任何影响。”
韩寒则向新华社记者独家透露,如果需要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可以在一个密闭的无人空间里,接受方舟子现场出题及独家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