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6,062贴子:73,302,236
  • 14回复贴,共1

来问两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今年春晚《荆轲刺秦》里面,荆轲走的那个步子是什么步法,战国时代专用的?
2、我想知道明代时候一两黄金和一两白银的价值比例。
求高人解答,谢谢。


1楼2012-01-24 11:30回复
    金一两十石 银一两二石 其实那时候民间多用钱和钞吧 只能说说第二个了。。第一个没看春晚= =


    2楼2012-01-24 11:33
    回复
      感谢。
      春晚里面那个看着挺有意思,嘛,感觉表情很认真,所以有了这个疑问。


      3楼2012-01-24 11:34
      回复
        听了但是没看 听声音感觉挺有气势 = =


        4楼2012-01-24 11:36
        回复
          春秋时候,走台步,确实就是沙溢演的那样,潇水写过几本书,详细论述过。。。至于明朝的金银比例,只能告诉你,明前期,中期,后期是不同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掌上百度5楼2012-01-24 11:36
          回复
            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得到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参考了一下文库 = =


            6楼2012-01-24 11:38
            回复
              原来如此。确实无规矩不成方圆啊。
              哈哈,我对明朝中期和后期的金银比例有兴趣,是银价上涨了么?


              7楼2012-01-24 11:38
              回复
                对了,你说的石是用米或者面来衡量的么?(我确实小白)


                8楼2012-01-24 11:39
                回复
                  明、清的衡制单位:石、斤、两、钱、分。
                  明、清的量制单位:石、斛、斗、升、合。
                  明、清两代的衡制换算: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明、清两代的量制换算: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 = 参考论坛的 同小白


                  10楼2012-01-24 11:43
                  回复
                    不是银价涨了,日本,南美的大量流入中国,导致中国采取了银本位,高考历史这个是知识点。


                    IP属地:辽宁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2-01-24 11:47
                    回复
                      继续小白……那你说的金一两十石指的是十石什么啊?
                      (好吧,我问到自己都汗了……)


                      12楼2012-01-24 11:51
                      回复
                        衡制单位? 糊涂了


                        13楼2012-01-24 11:54
                        回复
                          嗯……这样说吧。你说金一两十石应该是一个价值尺度吧,比如说一两黄金可以买十石某种商品……这个“十石”应该是和“斤”换算我觉得。不过我想知道这“十石”是形容的什么东西?比如米啊面啊什么的……


                          14楼2012-01-24 11:57
                          回复
                            受教,谢了~


                            15楼2012-01-24 11:57
                            回复
                              没想过深入研究这个。。。sorry。。


                              16楼2012-01-24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