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流寓境外的侨民始终关注着国内情况,与国内亲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不断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为沿海省份的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列强垂涎之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租界胶州湾条约”,使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同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使福建省为其势力范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租借广州湾条约”,把广东划为其势力范围。尔后,一些报刊登载了清政府将要割让该省的传闻,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慨。面对****无能的清政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开始寻找以武装******清王朝统治之路。此一时期,海内外客家人联系更加密切,一部分在海外的客家人中间的优秀分子纷纷回到广东和香港,进行反清**活动。例如,霹雳务边埠华侨余东雄,新加坡华侨李炳辉、杜玉兴、****,侨属南洋的陈文襄、周华、黄世仲、温生才,暹罗某报曾主笔陈景华,前文提到生于美国旧金山的联志社李自重,越南华侨罗联、罗仲霍、罗遇坤,印度尼西亚华侨罗福星,留学日本的罗坤,南洋华侨、后留学日本的林修明,出身香港富商的李纪童,生于澳洲的谢绩泰等等,大都是原籍在大陆的客家人。他们在以后的反清**运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献出了生命。除了直接投身**的志士外,大部分海外客家人采取捐款等方式支持国内**。
总之,晚清时期,在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割占危机的形势下,使海内外广大客家人联系更加密切。这种客家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客家自身的发展,而是以国家的命运为纽带。可以说,这正是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特性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升华。因之,也正是这一时期,客家人为正义事业献身精神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可以说,历史进入晚清时期,客家人有组织的反清斗争,日益走上更为明确的道路。以后,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许多原客家人的民间组织领袖都归入其中,这对后来的反清**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