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北京房山県云居寺的辽代(公元907--1125)佛塔的石刻群中,发现了反弹三弦的造型。距今已有一千余年。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三弦造型资料。
2、河南焦作西冯封金墓(公元1115--1234)出土文物中,有演奏三弦的乐俑。
3、四川省广元県罗家桥南宋墓出土的伎乐石雕中,有演奏三弦的图象,此墓年代在南宋淳煕(公元1174--1190)年间或稍晚。
4、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公元1206--1368)壁画"游乐图"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
5、元代杨维祯(公元1290--1370)诗《李卿琵琶引》的吟咏:"今年东游到吴下,三尺檀龙为余把"。该诗小序又载:"朔人李卿以弦鼗遗器鸣于京师"。据杨荫浏先生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指出,其中的"弦鼗遗器"与"三尺檀龙"均为三弦。
6、明代杨慎(公元1488--1559)《升庵集》的记载:"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小山词云:'三弦双钩草字,题赠玉娥儿'"。小山即元代张可久(公元1270--1348),淅江宁波人,著有《小山乐府》。
根据以上资料似可推断:在辽代三弦已正式出现,距今千余年,流行於北方。南宋至元代期间,已流行於四川、淅江、江苏及中原、东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