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梦作文吧 关注:181贴子:6,533

历代论诗绝句及解释(修梦老师的楼,曲高和寡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铃成了义务搬家公司……


1楼2011-11-13 19:15回复
    杜甫绝句一
    【原诗】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释意】
    庾信写诗作赋老年更加成熟,才高笔健意境深远开阔。时人指点流传下来的诗赋而嗤笑,可庾信的作品自有成就,不见得害怕后来者居上哩!


    2楼2011-11-13 19:16
    回复
      杜甫绝句五
      【原诗】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释意】不鄙薄今人,亦爱慕古人,清词丽句都应有所撷取。努力追攀屈原、宋玉,并想与之并驾齐驱,最怕的就是仅从形式着眼,一味追求词藻格律之美,从而不免要步齐梁的后尘。


      6楼2011-11-13 19:17
      回复
        杜甫绝句六
        【原诗】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释意】赶不上前代有成就的诗人也不可妄自怀疑,展转学习,互相因袭,又怎么能分出谁的先后呢?力避模拟因袭、无病呻吟,学习、继承“风雅”的精神,向那些密切联系现实、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看齐,进而向多方面学习,广泛地获得教益,才是取得进步的最好途径。


        7楼2011-11-13 19:17
        回复
          杜甫《解闷》一
          【原诗】
          李陵苏武是吾师,
          孟子论文更不疑。
          一饭未曾留俗客,
          数篇今见古人诗。
          【释意】从五言诗的发展来看,苏武、李陵的诗较为成熟,艺术性高,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们就是我的老师啊!这是工于五言诗的孟云卿论诗的一贯主张,我同意他的意见,毫不怀疑。虽然一餐不见得能把客人的心留住,但孟云卿的诗篇能力追西汉,直薄苏李,仅阅数篇,就会让人叹赏不止。


          8楼2011-11-13 19:18
          回复
            杜甫《解闷》二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头缩颈鳊。
            【释意】
            又忽然想起隐居在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作清新,每句都可以流传下去。现在他已经德高望重,没有灵感作诗的时候,就漫不经心地坐在木筏边上垂钓一种叫缩颈鳊的鱼。


            9楼2011-11-13 19:18
            回复
              杜甫《解闷》三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
              颇学阴何苦用心。
              【释意】
              使性格精神等受到锻炼,得到修养,凭借什么东西?是写诗,改诗,吟诗!十分了解东晋的谢灵运和南朝齐诗人谢眺,他们被世人称为二谢,能熟练驾驭发挥写诗的本事,更要认真学习南朝陈诗人阴锵和梁诗人何逊刻苦为诗的精神。他们风格近似,世称阴何。


              10楼2011-11-13 19:18
              回复
                刘禹锡《杨柳枝词》:
                【原诗】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释意】
                塞北的人喜欢用羌笛吹奏《梅花落》,淮南人熟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的句子,更爱哼唱此句作者写的“小山词”。请你不要再演奏这陈旧的前朝曲,要听就听翻新创造出来的《杨柳枝》。


                12楼2011-11-13 19:19
                回复
                  白居易《水调》
                  五言一遍最殷勤,
                  调少情多似有因。
                  不会当时翻曲意,
                  此声肠断为何人?
                  【释意】
                  五言歌头部分最为忧怨动人,曲调刚刚开头就表现了丰富感情,这是为什么呢?不领会当时翻新曲调的意思,那么这种听之断肠的乐音将为何人弹唱?


                  13楼2011-11-13 19:19
                  回复
                    元稹《酬孝甫见赠》其一
                    杜甫天材颇绝伦,
                    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
                    不着心源傍古人。
                    【释意】
                    杜甫的天份资材古来独一无二,每每探究品读他的诗卷,便感到无比亲切。那些反映现实的诗篇令人喜爱,说出了当时应该说出的话。他构思独特,不花心思去依傍古人,做前人的俘虏。


                    14楼2011-11-13 19:20
                    回复
                      杜牧《读韩杜集》
                      杜诗韩笔愁来读,
                      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释意】
                      杜甫、韩愈的作品气势雄伟,振奋人心,能使人解愁去忧,读之,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其诗文价值很高,没有人能够理解和继续他们的艺术成就。


                      15楼2011-11-13 19:20
                      回复
                        李商隐《漫成五章》选二:
                        李杜操诗事略齐,
                        三才万象共端倪。
                        集仙殿与金銮殿,
                        可是苍蝇惑曙鸡。
                        【释意】
                        李白与杜甫执笔为诗的才能大体相当,在他们的诗歌中,天地之情,万物之象,无不毕现。李白和杜甫都曾一度得到过唐玄宗的尝识,可由于遭馋遇毁,苍蝇喧闹掩盖了曙鸡的鸣声,终于没有得到重用。


                        17楼2011-11-13 19:21
                        回复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选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释意】
                          韩冬郎十岁就能作诗,诗思敏捷,夜深时,面对残烛冷灰,触动离情别绪,写下感情深挚的送别诗章。在万里迢迢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凤凰来集,那雏凤的鸣声比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18楼2011-11-13 19:21
                          回复
                            郑谷《卷末偶题》:
                            一卷疏芜一百篇,
                            名成未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
                            一句能令万古传。
                            【释意】
                            写成一卷诗,稀疏杂乱,致使篇篇都不成样子。一个人即使成名了,也不可忘了赖以成功的条件和凭借。怎样才能像“海日生残夜”的诗作一样,即使吟出一句,也能万古流传呢?


                            19楼2011-11-13 19:21
                            回复
                              郑谷《读前集二首》:
                              殷璠裁鉴英灵集,
                              颇觉同才得旨深。
                              何事后来高仲武,
                              品题间气未公心。
                              【释意】
                              殷璠鉴别裁定《河岳英灵集》,感觉他搜集的诗家作品写得都那么好,深得意趣之美。是什么原因使后来的高仲武在编选《中兴间气集》,品评诗家作品时有失公允呢?


                              20楼2011-11-13 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