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吧 关注:755,608贴子:4,501,493

从作品“达摩一苇渡江”分析什么是绿松石雕刻精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介入绿松石收藏并不久,但还算有缘,也有幸收集、欣赏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东西。随着宝贝逐渐增多,也开始分类,什么只是普通玩物,什么才是真正的值得收藏的绿松石雕刻精品?
2011年7月,我在十堰一家绿松石店里闲逛。这时的绿松石市场价格已经明显涨起来,普通货色我看不上眼,好的精品又贵的离谱,对我们这些真正喜欢收藏绿松石的爱好者来说,想碰到一件物美价廉的收藏品,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我看了好多作品都不满意,一位老店员就从柜子底下给我拿出了这件作品,让我看看,她说她到店里工作就有了,一直卖不出去,连店里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题材!唯一能肯定的是五年前老工老货,材料是郧县的老矿。
巧得是,我恰恰知道这个人物和典故,并立即被它独特的雕工、娴熟的技法、巧妙的构思、纯净的材质吸引。拿在手里不动声色,但心里是越看越喜欢!




1楼2011-11-01 17:49回复


    


    2楼2011-11-01 17:50
    收起回复

      这就是传说中的达摩一苇渡江!
      传说,达摩从天竺国(即印度)东渡震旦(即中国)后,与武帝每谈论起佛事,总是不投机。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批自我解脱。而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因主张不同,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那里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当时正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据说"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路过雨花台,也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
      达摩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达摩不语,转身离开。
      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傅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到了江边,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如何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


      3楼2011-11-01 17:51
      回复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老人偌大年幻,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向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人家,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便顺手抽出一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杂灵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苇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也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卢苇,扑通一声,扔到水中,双脚踏上卢苇捆子,匆忙过江。说也奇怪,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责问:"你给他一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4楼2011-11-01 17:52
        回复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卢苇,助人有份,是为有缘,定能自渡;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怎会得助?"
          老人说吧,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此绿松石雕件,讲述的正是这个典故!


          5楼2011-11-01 17:53
          回复
            而我最喜欢恰好那位老神仙的佛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渡人渡已,普渡众生"的人生处事寓意。



            6楼2011-11-01 17:55
            回复
              这个雕件很不错的,题材、雕工、材料都好


              IP属地:北京7楼2011-11-01 17:56
              回复
                细看这件作品,绝对不是本地的师傅雕工,而“一苇渡江”在河南和江苏南京一带,留传甚广,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8楼2011-11-01 17:57
                回复
                  作者技法极娴熟老辣,完全到了一件随心驾驭、自由表达的高境界:达摩表情传神,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完全符合天竺国人的特征,也符合他高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的气度!

                  


                  9楼2011-11-01 17:58
                  回复
                    而且这件作品完全不同传统上的拘泥细节、刀法琐碎的毛病,整个作品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线条生动,人物饱满,一气呵成。

                    


                    10楼2011-11-01 17:59
                    回复
                      譬如衣纹就显出立体、流畅,完全不同于一些雕件,只会用简单生硬的阴刻手法挖出一条条道来代替衣纹


                      11楼2011-11-01 18:02
                      回复
                        尤其可贵的是巧妙避开绿松石的铁线部分,最大限度保证了作品的色彩纯净度,反映出作者熟悉绿松石特性,能扬长避短、物尽所用的高超技能!

                        


                        12楼2011-11-01 18:06
                        回复
                          “一苇渡江”的题材对不从事艺术研究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其实在很多作品里,都有它的身影:







                          


                          13楼2011-11-01 18:10
                          回复
                            而我觉得,这件绿松石雕材质独特,作品整体风格突出,完全可以和上面的优秀作品媲美,并因为绿松石的所特有美感,而独树一帜!


                            14楼2011-11-01 18:14
                            回复
                              这货质?说实话我觉得没文章好


                              IP属地:湖北15楼2011-11-01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