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故里吧 关注:13贴子:165
  • 0回复贴,共1

虞姬故里之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古英雄爱美女,垓下被困,英雄末路,项羽唯一割舍不下的这位美女虞姬,到底是哪儿的人呢?资料上有三种说法。
浙江绍兴漓渚镇的塔石村主动把虞姬认领了,理由是,西施是美女,西施就是他们那的人,所以绍兴出美女,所以虞姬就是绍兴的人。呵呵,这第一种说法有些牵强附会,起码逻辑上不通啊。但浙江人自古经商,头脑就是灵活,现在各地都打旅游牌,而要想吸引人气,最省事的莫过于扯上个名人了。
第二说,是江苏吴县人,但吴县人几乎都不知道,且无从考证,就排除了吧。
我倾向第三种说法,也就是,虞姬应是苏北沭阳县颜集乡人。此话怎讲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颜集乡境内有一条小河,河面约四十公尺宽,终年流水清澈不断,河内鱼游虾戏,两岸花木葱茏。小河的名字呢,就叫虞姬沟。当地的土话把河叫沟,关键为何冠以“虞姬”呢?村里的老人们代代口传心诵,给我讲了这么个故事:
话说当年项羽正值游侠少年,酷爱骑马射箭。一天早上,他打马北行,一袋烟的功夫,来到一条小河边,突然停了下来。不是马不走,而是项羽看见一位少女在河边洗衣。这女子身姿曼妙,情窦初开,顾盼生情,在绿树繁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诱人。其实女孩早就在河水的倒影中看到了项羽,少年英俊,也早已心波荡漾。你有情我有意,项羽跃马过河,二人就在这河边的花丛中,定下终身。后来项羽起事,无论征战何方都带着虞姬,可见二人情真意切啊。小河本没名字,这家乡的人呢,从此就把这条小河,取名虞姬沟。
大家琢磨一下,这个故事若是真的,那项羽的家离虞姬的家应不太远吧。而项羽故里正是下相,今天的宿迁城西,离颜集大概三四十里,策马扬鞭北行,半个多钟头足够啊。再看绍兴,远的很呢,就是跑死马也至少得两天功夫吧。虞姬为沭阳颜集人,应该不假。
而虞姬沟的旁边,恰恰有个虞姬墓。据说垓下自刎后,乡亲们闻讯大悲,但兵荒马乱,哪里找得到尸骨!只好在河边的花丛中起了个衣冠冢,建了小庙,聊慰亲人。清代的袁枚做过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还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并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袁枚品学高深,他的诗作应算是虞姬故里考证的最佳依据了。这虞姬墓至今仍存,只是虞姬庙在抗战中焚毁了,真是可惜啊。但也许是虞姬在天之灵,庇佑这方水土,现在的颜集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栽花种草取代了种粮栽菜,成了乡亲们的发家致富主业了。
呵呵,谁说苏北无美女呢?
张国荣的《霸王别姬》,荡气回肠,想来就让人黯然神伤。美女的结局往往就是这样,让人感叹,让人唏嘘。


1楼2011-10-31 20: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