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目鱼吧 关注:6贴子:254
  • 1回复贴,共1

最全面的八目鱼的生活习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目鳗鱼隶於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除非洲外分布於全球所有温带淡水水域和沿海。体形似鳗,无鳞,长约15~100公分(6~40吋)。有眼,背鳍1~2,尾鳍存在;单鼻孔,位於头顶;体两侧各具7个鳃孔。无真骨及腭,亦无偶鳍。骨骼均为软骨。口圆,呈吸盘状,有角质齿。七鳃鳗幼体称为沙栖鳗或沙隐虫,生活於淡水中,在水底挖穴而居;无牙,眼不发达,以微生物为食。数年后变为成体,游入海中,开始寄生生活,藉助其口吸附於鱼体,吮食宿主血液及组织。到生殖期复返淡水,筑巢,产卵而死亡。
并非所有七鳃鳗都需要到海中生活,有些陆封种类终生留於淡水。著名的例子是海七鳃鳗陆封型(Petromyzon marinus dorsatus)。此型进入北美洲五大湖,营寄生生活,在没有办法控制之前,给湖鳟及其他经济鱼类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普氏七鳃鳗(Lampetra planeri)亦终生栖於淡水,然而不营寄生生活,达到成年后即不进食,随即繁殖而后死亡。七鳃鳗经济价值不大。
在秋天里,与鲑鱼一起从海洋溯上河川的还有一种七鳃鳗鱼,它因两只眼睛后面各排列着七个鳃穴而得名。雄性七鳃鳗挑选一米以下且石子多的地方停下来,诱引雌性。
七鳃鳗样子很像一般的鳗鱼,身体细长,呈鳗形,表皮裸露无鳞,背上有一条长长的背鳍,向后一直延伸到尾端并环绕尾部形成尾鳍,除此之外它的身上再也没有其它的鳍存在。背鳍2个,口漏斗发达,无口须。七鳃鳗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顶两眼之间。眼发达,具松果眼,具感光作用。它的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这就是它叫做“七鳃鳗”的原因。内耳有两个半规管。鼻垂体囊的末端是盲囊。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较长的幼体期,经变态为成体。成体行半寄生生活,有害于渔业。
七鳃鳗是一种圆口纲的鱼类。没有颌,里面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是古代鱼祖先所具有的特征之一。鳃在里面呈袋形的原始状态,腮穴左右各七个,排列在眼睛后面。口呈漏斗状,内分布着一圈一圈的牙齿,为圆形的吸盘,能吸住大鱼。舌也附有牙齿。口吸住猎物时,咬进去刮肉并吸血。身体没有鳞片,包着一层粘粘的液体。海七鳃鳗体长70厘米;溪七鳃鳗体长15~19厘米。
雄性见有雌性经过,一下吸住其鳃穴,并勒紧雌体。雌性则吸住旁边的岩石。产卵后,雌性和雄性都会死去。其幼体被称为“沙隐虫”,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与文昌鱼高度相似。
七鳃鳗只在河川繁殖。已知的七鳃鳗有30多种,分别在初夏到秋天产卵,水温约25摄氏度,12天左右孵化。这时的幼体没有眼睛也没有吸盘,平时都潜进河底泥土中,顺流伸出口,以吃浮游生物或泥土中的有机物为生。这即所谓沙腔鳗的幼生时期。3~5年后长出眼睛和吸盘。到海洋中生活的即所谓降海型七鳃鳗以吸刮鲑、鲭、鳕等的血肉为生,过数年后再回到河川上来,产卵后生命即告结束。至于一生都在河川生活的陆地型,在变态后的次年春天产卵后也会死亡。



1楼2011-10-31 16:45回复
    第一次听说


    IP属地:四川2楼2011-11-01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