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我一样,从小喜欢读史,从五帝夏商周到近现代,于是也就渐渐喜欢其中的刀光剑影、运筹帷幄、策略权谋,我总是觉得,作为男性,如果生在古代,就应该在类似这样的战场上拼搏,去建功立业,去体会与天斗地斗人斗其乐无穷,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东西。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种对权力的渴望”,颇为认同。因此,在我心中,我只会喜欢成功者,对于失败者,会分析其原因,有些还会有惋惜,但决然不会去喜欢,更不会去作怨妇之举。当然,我也不会喜欢每一个成功者,读史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我把“利国利民”作为最高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品格其次,更坚信“大仁不仁”“大德无情”。倘若失败者连“利国利民”标准都做不到,则连惋惜同情都不会有。(所以我不会喜欢项羽,剧中十四自比项羽倒是恰当,或许是个将才,治国必然坏事,自我错位哈)
喜欢老四,是从整顿亏空,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开始的。我欣赏老四在藩邸几十年对官场的深彻认知,朱批谕旨尽显他洞察下情;赞叹他对各种弊端胸有成竹的对策,先想好针对贪懒者的对策的对策,让他们毫无退路;更喜欢他坚持自己治国理念的精神,即便与其父宽仁的理念不同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儒家思想,总体偏向保守,讲求法祖,因此,改革者往往颇多骂名,这样的例子不少。老四相信也知道这一点,但他坚持了下去,会发发牢骚怨几句,但无愧无悔,评价让后人去说吧,“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其实心怀天下者,怎会无情,只不过这情,只能屈从于那更重要的东西,甚至为此爱恨反转。有一个一生知心相交的弟弟,也算幸运了,也感谢作者送给缺乏感情关爱的老四一个倾心相爱的女人。
这个爱情故事是个悲剧倒是颇为合理的,若曦这样的女人不适合这个战场,适合这个战场的女人老四也不会爱上。能在这个战场和男人一争高下的女人,那已经只不过是有女性身躯的男人了,譬如武则天。
我总在想,在老四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批阅奏折的间隙,是否常常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光,和兄弟饮酒作诗、畅谈天下,与心腹谋士商讨对策,办好差事受到父亲赞扬时骄傲自豪,还有那深爱自己的人和自己心爱的人……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种对权力的渴望”,颇为认同。因此,在我心中,我只会喜欢成功者,对于失败者,会分析其原因,有些还会有惋惜,但决然不会去喜欢,更不会去作怨妇之举。当然,我也不会喜欢每一个成功者,读史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我把“利国利民”作为最高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品格其次,更坚信“大仁不仁”“大德无情”。倘若失败者连“利国利民”标准都做不到,则连惋惜同情都不会有。(所以我不会喜欢项羽,剧中十四自比项羽倒是恰当,或许是个将才,治国必然坏事,自我错位哈)
喜欢老四,是从整顿亏空,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开始的。我欣赏老四在藩邸几十年对官场的深彻认知,朱批谕旨尽显他洞察下情;赞叹他对各种弊端胸有成竹的对策,先想好针对贪懒者的对策的对策,让他们毫无退路;更喜欢他坚持自己治国理念的精神,即便与其父宽仁的理念不同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儒家思想,总体偏向保守,讲求法祖,因此,改革者往往颇多骂名,这样的例子不少。老四相信也知道这一点,但他坚持了下去,会发发牢骚怨几句,但无愧无悔,评价让后人去说吧,“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其实心怀天下者,怎会无情,只不过这情,只能屈从于那更重要的东西,甚至为此爱恨反转。有一个一生知心相交的弟弟,也算幸运了,也感谢作者送给缺乏感情关爱的老四一个倾心相爱的女人。
这个爱情故事是个悲剧倒是颇为合理的,若曦这样的女人不适合这个战场,适合这个战场的女人老四也不会爱上。能在这个战场和男人一争高下的女人,那已经只不过是有女性身躯的男人了,譬如武则天。
我总在想,在老四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批阅奏折的间隙,是否常常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光,和兄弟饮酒作诗、畅谈天下,与心腹谋士商讨对策,办好差事受到父亲赞扬时骄傲自豪,还有那深爱自己的人和自己心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