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吧 关注:33,993贴子:291,696
  • 16回复贴,共1

唐诗我裁7·李白《静夜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中的“床”我本来以为就是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可能不少人也都曾经和我一样吧?不过后来有人提出古人席地坐卧,没有现在的这种床,而且躺在床上“举头”、“低头”似乎也不适宜,所以认为这里的“床”是指一种坐具,大名叫作“胡床”,类似现在的高脚凳,诗人是坐在胡床上望月思乡。这样的解释确实是更合理一些。不过我还是有疑问:已起霜的季节不像暑天会将坐具摆到屋外、入夜仍坐在外面,如果诗人是坐在胡床上的话,那应该是在屋里。可是屋里的月光是从窗户照进来的,有着方方正正的轮廓,与周围的地面形成很明显的对比,是不会错认成“地上霜”的。只有屋外洒了满地的月光才有可能被误认为“地上霜”。将“床”解为坐具似乎还不是很贴切。
  几年前看一本文学随笔集,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写的(呵呵,不好意思,名字忘记了)。其中的一篇提出了他对这首诗的新解,我觉得解得很好。他认为这里的“床”是指井口周围的一圈儿矮墙,俗称“井围子”的(“床”字确实有这样的用法:形容富贵的有一个词叫“金井玉床”,里面的“床”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诗人就是在屋外漫步时望月思乡——虽然天气渐凉,不可能特意把坐具拿到外面坐着,但是寂寞难耐、夜不能寐时,为了排遣愁绪,披衣到外面走走还是正常的——看到洒了一地的银白色月光,诗人开始时错当成了“地上霜”;待到发现那是月光之后,很自然地抬起头望天上的月亮;又因为看到月亮,想起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故乡,不觉又低下头思想起来。
  将“床”解为井围子的另一个妙处在于井这种意象在乡思中的特殊意义。井是农业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东西,古代(现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也仍然如此)多数农村是几乎家家都有一口井的,城市和缺水地区的农村也是一片街坊或一个村子里要有一口井的;何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土、故乡水是故乡的象征,多少人是怀揣着一包故乡土、一瓶故乡水踏上了旅途。所以井成为了一个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离开家乡叫作“背井离乡”。所以将“床”解为井围子,则是将两个乡思的意象——月亮与井——结合使用,诗的味道更浓郁,更醇厚,更耐咀嚼。


IP属地:辽宁1楼2011-10-06 19:26回复
    解释为井栏杆并不是那位中学语文老师的首创,仅仅就我接触的那一点看,要在1965年,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将“床”训为井栏杆。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10-06 19:41
    回复
      更正一个更严谨的表述,应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0-06 19:42
      回复
        楼主这类文章也不少了,何不归纳到一个楼里?


        IP属地:江苏4楼2011-10-06 19:45
        回复
          我觉得还是一首诗一座楼比较好吧,比较清楚些。大家针对不同的诗的分析前后掺杂,显得比较乱。


          IP属地:辽宁5楼2011-10-06 19:55
          回复
            楼主啊,上次是不是你封的我啊?因为我前脚说了你两句,后脚就被封了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10-06 20:01
            收起回复
              …………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7楼2011-10-07 18:15
              收起回复
                太专家水平了。可惜
                诗,未必是静的,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就声情并茂了。
                诗人在床上躺着,但并不困乏,一种很轻松的歇息,
                隐隐有回忆过去的心情的,回忆到一个章节,一个停顿的时候,可能诗人心情有些愉悦,
                也许想起了过去爱慕过的女子的情谊吧,不禁向床外望,(要知道,回忆的时候,人总是望着天花板,见犹未见般地视若罔闻的)看到洒在地上的月光,不禁心情更轻松了下,也不禁疑惑,难道说已经下霜了么?不禁披衣下床,走到屋外,抬头看到皎皎明月,不禁想起故乡的美好的往事和人们。。。。。。


                8楼2011-11-10 00:12
                回复
                  话说我好不容易把李白从躺在床上挪出屋了。。。。。。
                  这脑筋那么容易急转弯呀?


                  9楼2011-11-10 00:18
                  回复
                    这个也许受了“绕床弄青梅”的影响,“古人席地坐卧,没有现在的这种床”确定吗?“独睡南床月”“弄儿床前戏”我感觉更像现在的床,没研究不确定。
                    另外冬天屋里可能上霜(墙上,地上少见),外面基本没霜吧,因为要有暖气才会上霜,以前平房一层玻璃,家里越暖的窗户上的霜才越多,即使有也该是“疑为地上雪”。
                    


                    10楼2011-11-10 19:44
                    收起回复
                      CCTV解释过的 提小白谢谢楼主


                      11楼2011-11-14 0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