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8,945贴子:12,603,247
  • 10回复贴,共1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楼2011-06-05 19:21回复
    茶楼
    http://tieba.baidu.com/f?kz=1099062505
    【端午。木棉】英雄花赋


    IP属地:湖南4楼2011-06-05 19:23
    回复
      诸公,节日快乐!


      IP属地:福建5楼2011-06-05 19:24
      回复
        节日快乐!


        IP属地:湖南6楼2011-06-05 19:25
        回复
          韩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朝鲜战争死去的人而设立的。跟屈原、伍子胥、曹娥没什么关系


          IP属地:辽宁7楼2011-06-05 19:27
          回复
            东西南北粽不同
                       海南龙虾粽:我国海南省盛产龙虾,每年端午节时,沿海的渔民们喜用刚刚捕捞的鲜海龙虾,剪须去壳,用其细嫩的虾肉包粽子,其味鲜美无比.

                         广东黄鱼粽:广东人过端午节,喜用贝,蟹肉,黄鱼肉包粽子.黄鱼肉无刺,形似蒜瓣,鲜活黄鱼肉不易散碎,加葱姜等调料,其味可谓一绝.
                       北京小米粽:北京郊区农家,千年来善用色泽金黄,新收获的小米包粽子,这种小米具有韧粘性,有咬劲且清香2无比.
                       山东大枣粽:山东盛产大枣,枣硕大红亮,包在粽子里并不会烧烂,煮熟食之,整个粽子散发出香气袭人的枣香,可谓一绝.

                       四川榨菜粽:我国四川涪陵的榨菜可谓在世界上文明遐迩,用榨菜包粽子为我国绝无仅有的一绝.
                       东北大豆粽:我国东北历来盛产上好大豆,每逢端午节,用新大豆包粽子,与米粒相间,一金一黄一雪白,不仅行美且豆香诱人.
                       内蒙古奶粽:内蒙古牧民过端午节时,用刚挤的鲜奶搅拌糯米包粽子,起粽子飘溢奶香,颇具特色.
                       新疆葡萄干粽: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天山,伊犁等地区人民,在过端午节时,用上好的葡萄干包粽子,那雪白莹亮的粽子就像嵌了无数绿宝石一般,食之果香四溢.
            


            8楼2011-06-05 19:27
            回复
              粽子的历史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呈牛交状,称”交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米呈四角形,煮熟就成了”广东碱水粽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了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做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以”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以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木车牛马做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经很时尚了.
                         元代:粽子包裹料以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9楼2011-06-05 19:29
              回复
                蕴儿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15楼2011-06-05 19:43
                回复


                  16楼2011-06-06 08:49
                  回复
                    诸位汉魂节日快乐


                    IP属地:河南17楼2011-06-06 10:36
                    回复
                      感谢蕴儿


                      18楼2011-06-10 1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