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强迫症表现为患者大脑里反复出现某种念头或反复做一些刻板的动作,而患者本人也认为这种念头或动作没有必要,为此十分苦恼,有强烈摆脱的愿望,但又无能为力。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以前,多缓慢起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基本介绍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什么是自我强迫呢?具以下特征:1.症状具“属我”性,并非外力所致;2.违反意志,反复出现;3.力图摆脱和抗拒强迫内容;4.症状的出现和自我对抗,这种症状的内心冲动过程中导致痛苦和不安;5.自我感到症状的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强迫症具备以上5个特点,只是程度可以不一。
主要症状
强迫意向
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会行动起来的冲动感。这类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如怀抱婴儿的母亲站在阳台上,反复出现欲把婴儿扔到楼下的想法,或者是十分不合时宜地,如在大庭广众时,反复出现欲脱下自己裤子的冲动感。但是病人从不真正付之行动。
强迫行为
是继发于强迫观念,它们是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例如最常见的因怀疑被污染而一天数十次洗手或反复地洗衣服,因怀疑门没有锁上而于出门后往返多次检查。该病初起,他们的强迫行为总是简单的,只不过是某些动作,以减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痛苦和不安;以后原先的动作不足以减轻不安,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逐渐形成复杂的有固定格式的行为组合,称为强迫仪式行为。病人必须按照仪式的程序操作,稍有差错,便得从头做起,如出门前必须按顺序按章程穿戴,有时得花数小时之久,因而上班迟到,或为去医院就诊而半夜起床。这样不但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家属也往往为之受累,因为病人常要求家属也按照他所规定的章程办事。
强迫情绪
强迫症状也可以表现在情绪方面,主要是强迫性恐惧,是对自己情绪的恐惧,他仍怕自己失去控制,会发疯,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强迫症的患者几乎都有焦虑症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焦虑症状表现为口干、尿频、尿急、出汗、发抖等,这些症状并非是由实际威胁所引起的。
应对态度
如果只与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关,那么试着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会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学会张弛有度,思维开阔些,性格开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东西要学会放弃。如果难以做到这些,可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获得他们的帮助。
主要成因
从心理学上来看,强迫倾向可以分成行为强迫和思维强迫两大类,属于焦虑症状的一种。比如经常性洗手、不停地去检查窗户、车、门、水龙头有没有关紧,或对日常琐事经常性地思索,这些都属于强迫倾向。刘军分析说:“压力和焦虑是导致强迫倾向的两大诱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倾向。从表现上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总是关注某一样东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实质上,这种强迫倾向是长期焦虑的一种反映,比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会不会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侣等。”
除了压力和焦虑两大社会因素外,性格特质也是引起强迫倾向的重要原因。刘军指出,从人格基础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有强迫倾向的人,往往力图保持对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事认真、刻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讲究秩序,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一旦事情没能达到要求,他们的强迫倾向就开始表现出来。”
个人成长创伤也是诱发强迫倾向的因素之一。刘军认为,患者过去的个人经验,尤其是具相当震撼力的事件,都可能与强迫倾向有关,比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夫妻生活不协调,或由于亲人故去,突然惊吓,遭受迫害等,都容易诱发强迫倾向。
基本介绍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什么是自我强迫呢?具以下特征:1.症状具“属我”性,并非外力所致;2.违反意志,反复出现;3.力图摆脱和抗拒强迫内容;4.症状的出现和自我对抗,这种症状的内心冲动过程中导致痛苦和不安;5.自我感到症状的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强迫症具备以上5个特点,只是程度可以不一。
主要症状
强迫意向
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会行动起来的冲动感。这类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如怀抱婴儿的母亲站在阳台上,反复出现欲把婴儿扔到楼下的想法,或者是十分不合时宜地,如在大庭广众时,反复出现欲脱下自己裤子的冲动感。但是病人从不真正付之行动。
强迫行为
是继发于强迫观念,它们是满足强迫观念的需要,例如最常见的因怀疑被污染而一天数十次洗手或反复地洗衣服,因怀疑门没有锁上而于出门后往返多次检查。该病初起,他们的强迫行为总是简单的,只不过是某些动作,以减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痛苦和不安;以后原先的动作不足以减轻不安,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逐渐形成复杂的有固定格式的行为组合,称为强迫仪式行为。病人必须按照仪式的程序操作,稍有差错,便得从头做起,如出门前必须按顺序按章程穿戴,有时得花数小时之久,因而上班迟到,或为去医院就诊而半夜起床。这样不但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家属也往往为之受累,因为病人常要求家属也按照他所规定的章程办事。
强迫情绪
强迫症状也可以表现在情绪方面,主要是强迫性恐惧,是对自己情绪的恐惧,他仍怕自己失去控制,会发疯,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强迫症的患者几乎都有焦虑症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焦虑症状表现为口干、尿频、尿急、出汗、发抖等,这些症状并非是由实际威胁所引起的。
应对态度
如果只与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关,那么试着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会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学会张弛有度,思维开阔些,性格开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东西要学会放弃。如果难以做到这些,可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获得他们的帮助。
主要成因
从心理学上来看,强迫倾向可以分成行为强迫和思维强迫两大类,属于焦虑症状的一种。比如经常性洗手、不停地去检查窗户、车、门、水龙头有没有关紧,或对日常琐事经常性地思索,这些都属于强迫倾向。刘军分析说:“压力和焦虑是导致强迫倾向的两大诱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倾向。从表现上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总是关注某一样东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实质上,这种强迫倾向是长期焦虑的一种反映,比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会不会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侣等。”
除了压力和焦虑两大社会因素外,性格特质也是引起强迫倾向的重要原因。刘军指出,从人格基础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有强迫倾向的人,往往力图保持对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事认真、刻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讲究秩序,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一旦事情没能达到要求,他们的强迫倾向就开始表现出来。”
个人成长创伤也是诱发强迫倾向的因素之一。刘军认为,患者过去的个人经验,尤其是具相当震撼力的事件,都可能与强迫倾向有关,比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夫妻生活不协调,或由于亲人故去,突然惊吓,遭受迫害等,都容易诱发强迫倾向。
![](http://hiphotos.baidu.com/code_pisces/pic/item/82b7c659de3f00c5800a189e.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