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愚人老叔吧 关注:167贴子:34,920

【娄底广播电视报】蓝田的青石板路、桥和井 作者:李松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湘中地区涟水河源头有座古镇叫蓝田。蓝田现在是涟源市政府所在地。我1950年出生在这个小镇上,同父母、姐姐们在这里生活了13年,直到1963年8月24日离开到郴州核工业七一一矿参加工作。在蓝田街上,我度过了自己的孩童少年时光,我熟悉蓝田的大街小巷,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青石板路、桥和井。
    那时的蓝田镇共有7条街:中山、永兴、双江、光明、民主、新建、新兴街。不仅街上的路面全是铺的青石板,就连那条横穿蓝田的“涟水河”上的四座石拱桥,以及沿河两岸的吸水井也是一色的青石板砌成的。青石板路、桥和井三者相互连接,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是蓝田古镇的一大特色,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青石板路造就了我的“铁脚板”
     说起蓝田街上的青石板路,许多年以前,湖北师范学院一位姓黄的涟源籍教授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抗战期间在蓝田住过,走过青石板路,他的著名小说《围城》,主要就是以蓝田为背景的;抗战时田汉为宣传**真理,传播红色种子,动员人们走上**疆场,也在蓝田走过青石板路;还有**前辈王震将军带领部队路过蓝田时,为不扰民,露宿在青石板街头。蓝田的青石板路,是一条具有不寻常历史意义的路。
    孩提时,我同伙伴们经常在青石板路上追逐游玩,走在青石板路上,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是夏天,阳光把青石板烤得热热的、暖暖的、烫烫的,我们光着脚丫走在青石板上,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让你不自觉地踮着脚手舞足蹈。吸日月精华、采大地灵气,光脚走路磨练,脚底板经长期摩擦,慢慢地长出了厚厚的一层皮。再走沙石路,碰到玻璃碎片、尖锐物都扎不进去,走什么样的路都不在话下。我们走几十里路,爬山越岭,到煤山里挑煤、拉车都是光脚的。
    蓝田的青石板路,使我从小经受了磨练和洗礼,练出了一双“铁脚板”。就是这双长着茧子的“铁脚板”,帮助我走出蓝田、涟源,走到郴州许家洞,然后又走到安化烟溪,再走到益阳。也就是这双脚,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青藏高原到珠江平原。“脚”是父母给的,但造就这双“铁脚板”的是蓝田古镇的青石板路。我感谢那些铺桥筑路的蓝田人。
    这些年,我每年要回蓝田一、二次。过去的青石板路渐渐变成了石灰、沙子、泥土的“三合土”路,以后又变成了水泥路,再后来又变成了沥青路。青石板路只有从老电影院至兰溪桥,剩下一、二十米和十几级阶梯了。但我仍然感怀那古朴的用天然青石铺就的青石板路,因为它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童年记忆,我忘不了那份乡情、乡音、乡恋。“记得少年骑竹马,回头又是白头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对青石板路仍然印象深刻、历历在目。



1楼2011-05-02 12:47回复
        我曾给人从青石井挑水挣小费
        蓝田除了青石板路和桥以外,还有沿河的那些用青石板砌成的水井,也是很有特色的。在紧挨蓝溪桥的河道两岸有一对水井,酷似龙的两眼,称为“龙眼井”。这两口水井冬暖夏凉,直接饮用,味正纯洁,而且水井常年不枯。我在涟源工业学校读书时,就是在这里挑水饮用的。
        我家住在中山后街,平时都是从星桥下的青石井挑水饮用。我读高小时,还给一户人家从青石井挑水,每月挣三角钱小费,贴补家用。另外,在这条支流上还有江家码头和对岸的水晶阁码头两处水井,供就近人们饮用。
        在涟水的另一条支流边,有一个叫“泥湾里”的地方,有一口同样是用青石板砌成的水井。五十年代,在那里曾发生过轰动蓝田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晚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见很多人三五成群、川流不息涌向城郊的泥湾里。我妈妈立刻上前打听,传说是“七仙姑下凡”到了泥湾里。据说很多人都看到了“七仙姑”的身影,并绘声绘色地说“七仙姑”身穿一身纯白飘逸的裙子,拖得好长好长,美丽非凡,楚楚动人。“七仙姑下凡降灵显圣,年老的求增寿;年轻的求富贵,找个好工作;小孩求易长成人会读书;年轻男女求个好婚姻”等等。出于好奇,我妈带着我去了,只见人山人海,大家都拥挤在一座庙宇前的地坪里,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人声鼎沸。庙内烛火通明,烟熏火燎,热气腾腾。有人说“看到了”,也有人说“没看到,只看到墙壁上晃动的影子”,还有人说“只有五六岁的儿童才能看到,结了婚的成年人看不到”,各种说法都有。很多带了口杯、瓶子、锅子、木桶的人,就在庙前的青石板水井里装满水带回去,说是喝了“仙水”,就会沾上福气;一些没带容器的人就用手捧起井水喝,我们也跟着喝了几口。人们带着“心诚则灵”的心态,都求有个好兆头、好运气、好福气。


    3楼2011-05-02 12:55
    回复
          中山正街是当时最热闹的街道
          蓝田曾被称为“小南京”,蓝田人也以“小南京”为自豪。山区古镇得天地之朝气,藏山川之灵秀,招揽南来北往的客船,送别东去西走的行商。人们穿梭在青石板街道上,汇集涌动在古老的集镇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仿佛沸腾了。
      中山正街是当时最热闹的街道,这里有著名的“唐鼎新”布庄、“观我生”照相馆、“乃可”食品店、“三益”电池厂,更多的是南货店、杂货店等。各类店铺一间连着一间,平时生意很火,逢年过节更是火爆三分。春节期间,小孩到店铺道一声:“恭喜发财、新年好、拜年了。”不论熟不熟悉,都会收到一份礼品:一封“烘糕”、法饼或糯米粑、糖果等物。所以,孩子们对过年情有独钟,走一圈回来,手里拿着、口袋里装得满满的,真是乐开了花。而且那时候都时兴拜年,人们倘徉在青石板街道上,碰到熟人,把双手一合,道声“新年好,吉祥如意”;还有邻里之间互拜,哪个先到你家拜年了,就算再忙也要忙中偷闲去回拜,叫做“回步”,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数”。
           青石板路、桥和井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她曾给蓝田古镇带来了富庶和繁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给地方带来了太平和安宁。青石板水井的不竭泉水沐浴和养育了千千万万生灵,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子孙。在我的心目中,她最能反映这历史古镇的特色。岁月一甲子,弹指一挥间。我一直念念不忘,每次回到蓝田,总要去寻觅她的历史足迹。但愿她明天更美好。
           -来自娄底广播电视报--(李松柏2011-1-13 )


      4楼2011-05-02 12:56
      回复

        蓝溪桥


        5楼2011-05-02 13:28
        回复



          6楼2011-05-02 15:11
          回复
            小桥流水人家,很美


            7楼2011-05-02 16:53
            回复
              蓝田曾被称为“小南京”,
              我这外号“小香港”。


              IP属地:四川8楼2011-05-02 20:03
              回复
                也可以讲讲你那里啊。
                这作者写的事情,我都有许多不知道,还问过一些人,
                要年纪大的才知道一些,呵呵,很喜欢这样的文章。


                9楼2011-05-02 20:49
                回复
                  有空时用图说为主。
                  也望各吧友都介绍一下自己所在地,让我等了解或用更美妙的话说:间接旅游多地。


                  IP属地:四川10楼2011-05-02 23:14
                  回复
                    上太平桥,现在已经有了栏杆,在蓝田中学处。



                    11楼2011-05-10 18:44
                    回复
                      上太平桥



                      12楼2011-05-10 18:46
                      回复
                        在异地他乡,想怀念蓝田街上面的味道。。。。。。
                        每次回家乡,要把周围的面馆都吃到,家家味道都很正点。呵呵。


                        13楼2011-06-20 16:43
                        回复
                          呵呵,你是涟源人。。


                          14楼2011-06-20 18:53
                          回复
                            钓翁现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那称“小香港”。呵呵…


                            IP属地:上海15楼2011-06-20 19:37
                            回复
                              ??


                              16楼2011-06-20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