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杨柳园吧 关注:705贴子:140,955
  • 10回复贴,共1

儿时随笔--货郎张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3-29 18:37回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商品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能够自由流通,什么都是要凭票供应。唯一能让小商品流通的就是肩挑一副坦子, 手里拨浪鼓“咚咚响”走街串巷的货郎。
    那时候的我只有七、八岁,却清楚的记得常来我们村里的那位张姓货郎。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喊他“三儿”。
    


    2楼2011-03-29 18:39
    回复
      被孩子们围着的张三不慌不忙的用手掐起一小块儿糖。分给几个看起来大点的孩子们,后面没分到的小孩儿们急的拼命往前挤。张三却不在从格栅里往外拿糖了,反而脸一绷的说道:“想吃糖的回家拿东西来换,快去快去。”
          
      孩子们一听这话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顿时一窝蜂的向着来路往家里疯跑。破铜烂铁,头发,破布条,烂棉花,像扫荡一样有什么拿什么。拿完转身就往回狂奔,一个个你推我挤的往张三手塞,小眼儿却盯着糖块,恨不能眼里伸出只小手抓一把了。
      货郎一边往筐里装着孩子们塞给他的东西,一边头摇的比他手里的波浪鼓还快,嘴里还连连说着:“不够、不够。这点哪能换糖吃啊!”脸上带着孩子们看不懂的表情。
      


      4楼2011-03-29 18:39
      回复
        张三说不够,我们就再跑回去拿,一趟一趟的来回跑。直到被大人发现了从家里骂出来才罢。货郎这才露出满意的神态,从格栅里一阵忙活的拿出几块糖分给孩子们。
        打发走孩子们张三又要忙着应付后面围过来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一般拿出来换东西的以头发居多。货郎则根据长短好坏作为标准。但一大柳儿头发一旦张三手里,就被他拿手一团,接着一攥就成一小团儿了。当然也就换不了多少东西了。姑娘媳妇们带着满肚子不情愿跟张三换完东西。
        就这样换完几波后,筐子就满当当的了。货郎满意的挑着担子,“咚咚”的鼓声又远远的向邻村传去。
        伴着出村的鼓声的是孩子们边吃着糖边唱着的歌儿
        “货郎张
        黒心肠
        一把头发换块糖………”
        


        5楼2011-03-29 18:40
        回复
          太好了,热切希望楼主多发些大作,让我们看的更过瘾!


          6楼2011-03-29 19:31
          回复
            儿时的回忆是一种幸福!
            那个年代虽然物资贫乏,但是,儿时的我们依然非常快乐。
            欣赏山人美妙的文笔!


            7楼2011-03-29 20:52
            回复
              是的啊,现在的孩子学习都学傻了,累都快累死了,看着真可怜,想我们小的时候,那多轻松自在啊。


              9楼2011-03-29 22:11
              回复
                我们小的时候在农村里,放学后,就和同学一起打打闹闹的,也蹦也跳的。上学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早早的就做完了,能干活的还帮大人们做家务。


                11楼2011-03-29 22:31
                回复
                  回复:6楼
                  谢谢丹枫!
                  拙作能得到赞扬很高兴,已后一定努力!


                  12楼2011-03-31 17:33
                  回复
                    回复:7楼
                    多谢吧主赞赏!
                    回复:8楼
                    问如丹姐好!


                    13楼2011-03-31 17:37
                    回复
                      山人好!
                      欣赏您奇妙的构思,喜欢您文笔的精彩风格!
                      期待更多的精彩!


                      14楼2011-03-31 2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