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而是研究模式识别课题的。象听觉和视觉研究并不是只想想而已,而是通过大量的黑箱实验来测试人的反应模式和局限,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与特性,从而构建计机程序。
说到哲学,哲学家不一定是科学家,但是作为科学研究必须是懂哲学,否则只能是技工、助理,而无法作为研究者。
智能和非智能的区别是什么?这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说最基础的一问。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让计算机对环境信息做出各种反应,那么是否能做出反应就是有智能了?如果不是,那么从做出反应到有智能中间又什么过程?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智能了呢?
智能系统和机械系统的区别在于智能系统的反应有目的性,不是机械的因果关系。目的性的表现和实现是通过自控体现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自我意识”的问题在智能中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智能有什么用?
4楼回答——实现主观目的,也不错。不过,注意到没有。前面“智能和非智能的区别是什么?”中智能指的是一种现象,而这里智能指的某种能力或功能。计算机不是机械的反应而是表现具有某种目的性了就可以算是有智能了。目前,计算机最能表现出智能的活动就是下棋,但是棋类的博弈还只是一种弱智能。 智能是一种系统整体表现的功能,智能的高低取决系统的完整性,一是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二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完整性。这也是为什么说弱人工智能就是不完整的智能系统。
更进一步问目的是如何来实现的?这就必然有“智能为什么能起作用”的问题。以前,我也认为听觉和视觉是一种机械反应,是机械的因果关系。但是,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听觉和视觉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智能现象,不是机械反应。通常人们认为思维、思想是智能的表现,但是比较起听觉和视觉,思维活动反而机械性更强。在听觉和视觉中,确定性是如何产生的?或是说我们如何来确定听到某个声音和看见某个东西?
智能能起作用,世界必然是具有确定性,但是又不能是完全确定性。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共存的?智能系统又是如何来认识和利用这种共存的?很多东西触及到科学,特别是物理理论的基础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