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60,049 贴子: 2,981,943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0
    道常无为,你不求道,道永远都不会来找你。
    闻如是 01:04
  • 34
    人法地,大概意思是,人的正确定位是依据地理环境的因素而建立的。环境变了,人就得换地方,环境一直不错,就没必要变动。大地在养育人类,人以大地为养母。
  • 1
    天道正义———人的生生世世,人是如何永生的? ———— 在天地之间,所有的生灵中,存在一种“生生世世”的规律。 比如你的前世是你父亲,你的前前世是你的爷爷,而你的后世就是你的子女,你的后后世是你的孙子…… 中国人常说,四世同堂,六世同堂,就是这个意思。 ———————— 人得到永生,就是把自己的精髓,一代代传下去,繁育下去。 就好像植物,把自己种子撒出去,后世生根发芽,于是植物获得了新生。 当一个人的子孙世
    可言 9-27
  • 5
    物质在不断分合中,一而二又二而一。一生二,二归一。事物运动发展产生一体二面,事物运动发展又将二面不断地复归于一体。事物这一而二又二而一的现象是万物的源头圆的信息产生的,在太初的无生有的虚无中就存在着有无一体的现象,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虚无是有无合一的,虚无是无和有一体的。大自然为何会无有一体?碰巧就这样,碰巧就这么产生宇宙。
  • 523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猴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天下为公之大智慧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为成猴人士也。 机关聪明得一时,上树终有下树时。 ----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常无争,又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类将自得。 得而欲争虚荣名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
  • 0
    天道正义———人可以吃”动物植物”的正义性在哪里? 一些人认为,我们不可以杀生,不能去吃禽兽动物,不吃才有福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现在告诉你,不吃动物植物可能不但没福报,还可能有恶报。 我们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爱众生,为众生确实符合”天道正义”,那是有条件的。还有个大家所不知道的,”天道食物链”的存在,也属于“天道正义”,是怎么回事呢? ———————— (1)天地之子 ——— 《黄帝内经》
    jhgyff 9-27
  • 47
    大家都讲中华复兴,到底复兴什么?有哪些东西值得复兴?需要复兴?复兴的前提就是曾经有过好东西,后来丢了。中华曾有过那些好东西? 🫣🤭🫢
  • 0
    (无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是教人积极的忍耐、坚毅、静待自然工作的一种教训,以退为进就是他的标语,因为有这种见解作根据,所以才有中国人的“听其自然”的安分知足的、宽容的、和平的、诙谐的、娱乐的那种人生观。也因为有了这种见解做根底,所以才生出中国人的命定主义。中国人知道自然的程序是徐缓的,所以不慌不忙地等待着应得的收获。)
  • 4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 4
    “天道无亲,恒與善人”的善是平等的善,而善人则是遵循天道规律的人。正如,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中的不仁指没有偏爱,意思是:“天地没有偏爱,平等对待万物。圣人没有偏爱,平等对待百姓”。结合第六十八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可以理解为:“天道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害”,这是天道的特性,人是要效法天道的,故而道德经里的善是没有偏私的,不是不及,也不是
    jhgyff 9-27
  • 0
    (一)从公道办事说起 我们常讲“某某为人办事公道”。 也就是说“大公无私”。 没有私心,按照道理办事,这样的结果就是公平公正,大家也很服气。 ————— 比如甲和乙有纠纷,找一个很公道的人来做评判,即便评决结果是”乙”要索赔”甲”,”乙”也认,为什么?判决很公道。 ————— 说到“有道之君”,一些人就认为“有道之君”很少,觉得很难。实际上,“有道之君”就是很公道,大公无私而已。 ————— 如果“有道之君”
    jhgyff 9-27
  • 15
    按照这个说法,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年以国际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共产党,转变成了以中国特色共产主义———大同主义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大同党)? ———— 还有就是共同,似乎共与同是一个含义,那么,天下为公的公、共、同啥关系? ——— 为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了公共?为了公共福祉?为了共同福祉?为了人民福祉? ——— 有没有网友有更准确见解?
    sghdls 9-27
  • 34
    这一段话,讲了四个主体,天、地、神、侯王。这个神是指神明吗?还是指人类的神魂呢?
    哲丐 9-27
  • 103
    面相学起源于中国,后来传播到其他文化中。它认为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能够揭示他们的个性特质、命运和健康状况。面相学不仅仅关注面部的形状和特征,也包括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的形状和位置。 首先声明,面相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它更多地基于传统信仰和个人经验。虽然有些人相信面相可以揭示很多关于一个人的信息,但这种做法在科学界并没有得到认可,因此应当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面相学,把它视为一种趣味话题,而
  • 0
    天下之物,怎么理解呢? 天下,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地中的天吗?天下之物包含地吗?还是包含天地都在内呢? 我总是觉得,这个“天下”,上面的理解都不对,有其他理解。我过几天应该就能想通了。
  • 69
    “天得一以清”,请解答“一”为何物
  • 66
    刚想明白一些事,那个号就牺牲了,前几天注销还不让注销
  • 5
    如果要对道学下个现代人容易理解的定义,那么就是基础学。 这个基础不是什么世界的根本,而是针对不同的事物所谈论的各种各样的基础。人的生命有个体生命的基础,学习工作有这些事业的基础,自然环境有自然环境的基础。道,就是从各项事物发展的后期阶段,再回到基础。守护好基础,是道学的宗旨。
  • 1
    1,时间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世间繁华,皆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把握当下。 2,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独自承受,自我救赎。寻找生命的方向。 3,爱乃头等要务。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4,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当真正的接纳这个真实的世界,接纳真实的自己,一切都是圆满的存在。 5,人仿佛一片落叶,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没有任何能阻碍既定的方向,
  • 1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翻译 —————— 天之道,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一张弓?拉开弓(弓的角度略微往上),弓臂有往下的抑制力,弓弦有往上的举力。 有多余的损失它,不足的补充它。 天之道,总是减少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 人
    哲丐 9-26
  • 0
    权威(强权)主义和有道之君区别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翻译 —————— 天之道,总是减少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人之道,就不是这样,往往是损不足的来补充给有余的。谁能用多余的来补充天下的不足者,只有有道的人能做到。所以,圣人有作为后,但不以此来谋私
    jhgyff 9-26
  • 29
    要求:1,40岁以下。2,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13
    用手指向两眉之间靠近会有胀晕感,因为它指向松果体(泥宫丸),第三只眼也是灵的居所。它属于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也就是第六感,闭目后用老子文所说的心法去启动它可产生心像(幻觉),小说中闻仲、杨戬是开眼者,佛门用人眼、慧眼、法眼、天眼来划分修真等级。利用它调节到你想要知道的波频,收听和看到你想知道的内容,它是进入宇宙数据库的钥匙!
  • 5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只是因为天下人都无知,所以不能像我一样知道。这里的无知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不知道什么呢?
  • 5
    人法地,地法天。说明对人来说,地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人在地上可以生存,但不能在天上生存。天代表了动态,地代表了安静。人先要能安静,然后才能动。
  • 39
    这个哲学话题涉及到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句话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哲学观点。 “是我在,道就在”这一观点强调主体的重要性,认为“道”或本源、本体、真理、规律是依赖于“主体”的认知才能确定的。即,主体在,道的存在才能被确定;主体在,道的存在才有意义。这种观点接近于主观主义或人本主义,即宇宙的规律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必须由主体存在才能确定。 相反,“道在,我就在”则强调了道或本源、本体、规律
  • 79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开头,慢慢写,道德经这个东西,看了十多年了,一直都感觉反正也就是之乎者也,有白就有黑,有雌就有雄,这类通俗的话。练功十年后,才真的有幸领悟到里面的内容,真乃人生之大幸!现在再看这本书,这哪里是废话,句句都是绝世神功!随便一招便是天下无敌。 难怪老子说,我的话看起来很容易知道,很容易做,但是天下人都做不到啊,也不是真的知道啊! 我不知道能解剖多
  • 194
    知识,并不是学的越多越好,一个人,也并不是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牛掰。 历史学家改变不了历史,企业管理的专家教授也开不了公司,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就像菜贩手里的白菜,用来贩卖糊口而已。 知识有没有用,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人,人不行学多少知识也用不上,有的人可以再去教别人来谋生,多数人就是白学了,连贩卖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砸在自己手里。
  • 45
    我认为得道的人应该符合道德经说的,法自然,或者像佛经里讲的,有自性,也就是见性,也就是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曾改变,也因此而获得快感。虽然这些人的观点我不认同,但我欣赏他们的自我认同,有个性。首先就是老吴,别看他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一如既往的热爱传统文化,并以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不断创作,不趋炎附势,使自我不断成长。再就是片片,虽然我不太认同他的查字典,但有个性,把查字典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别人觉得乏味
    zr987 9-26
  • 5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意思是,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得到了善。讲信用的人对他讲信用,不讲信用的人也对他讲信用,得到了信用。天道的善和信是无差别的,所以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对善人不善人都是有利的,对信人不信人都是诚信的。经中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无论是善人不善人,信人不信人都要效法天道无差别的善和信。
  • 5
    丑石有独特的美,石头出奇的丑,丑得不能再丑,便是奇石,这奇石是珍贵之石,是让人眼睛发亮之石,是让许多美石受拙之石,是让许多美石难以比肩之石,它独特得让人拍案叫绝,它无与伦比,它有奇妙的美。
  • 2
    所谓的直接描述,就是明确说了道如何怎么样,而不是天地怎样,万物怎样。 大道沨兮,其可左右。 道生一。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 8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 0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翻译 —————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自身不去生长,与万物争利,而没有生长就没有衰落(万物相争,就有生长衰落),所以,能长生。 因此,圣人在民利面前,不与民争,谦虚后退,反而能让自己领头;而在民利面前,又选择置身度外,不去争夺,反而让自己长存。这就是无
    jhgyff 9-25
  • 0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 翻译: ————— 生养万物的谷神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玄牝。玄牝之门,那是天地生万物的根源。玄牝之门的存在,绵绵不绝!它那生养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 讲解: —————— 谷神是生养万物之自然神。 天地生万物,地为阴,天为阳。 万物从大地生长出来。 玄牝,也有指玄阴。 在人体,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
    jhgyff 9-25
  • 0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翻译 ———————— 如果天地不仁慈,就以万物为刍狗。如果圣人不仁慈,就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冶铁用的鼓风风袋吗? 去压它,它缩扁了,但仍然坚挺,而压了后,风就从风口出来了。 这些事听多了,数都穷尽了,还不如守中道。 ———————— 讲解: ————————
    jhgyff 9-25
  • 0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 翻译 —————————— 道,涌现出来后,当人们去使用它,发现又用之不尽。 道,是多么的深邃啊!似乎它是万物的根源。 道,它锉掉了自己的锐气,并与周围事物不产生关联纠纷,将它的光明遮挡,将自己装扮成尘埃一样,隐藏起来,不被人们发现。 但隐约之间,人们又觉得,它似乎
    jhgyff 9-25
  • 0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翻译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是因为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有和无是相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成就对方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出来的,高和下也
    jhgyff 9-25
  • 1
    第一章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校订今本) ——— (今本,个别有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
    jhgyff 9-25
  • 7
    道的金文字形,中间是个人首,外围是个行字,合在一起,就是以我为中,行于万物。
    可言 9-25
  • 11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5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