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惜命爱生”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春季养生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指出了春季顺时应节修身养生的规范,研究参考的价值很高。《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话告诉我们,春天的三个月里,天地能量周期性地又一轮复临生
-
0立春节气原味菠菜:食材:新鲜菠菜400克、银耳50克、大枣6-7枚,花生油 50克。做法:新鲜菠菜洗净捞出(沾水与菠菜一起放入锅中),切成两段,梗叶分开;银耳泡软:大枣洗净备用。花生油烧至六、七成开,先放菠菜梗、梗上放菠菜叶,叶上放银耳红枣、盖上锅盖,烧至有热气从锅盖冒出,即开锅盖,调咸盐,出钢盛盘。功效:调养脾胃、祛风除湿,防治口舌干燥。菠菜翠绿娇艳、烂滑营养全且原昧,老少咸宜。
-
0立春节气蘑菇茼蒿:食材:新鲜苘蒿400克,蘑菇50克,豆腐皮(或豆腐干)50克,花生油 50克。做法:新鲜茼蒿洗净沾水捞出,切成两段,梗叶分开;蘑菇50克,水蓼备用。花生油烧至六、七成开,放入蘑菇、豆腐皮,炒出蘑菇香,再置入茼蒿梗、梗上放苘蒿叶,盖上锅盖,烧至有热气从锅盖冒出,即开锅盖,调咸盐,出锅盛盘。功效:茼蒿性温,味甘涩;入肝、肾经;香菇具有和胃、健脾、补气益肾的功效;香菇加豆腐可以健脾养胃,增加食欲。整体起到调养
-
0仁德之爱 仁德之悌 悌的分类: 敬重兄长及平辈同事,同辈友爱为悌。 仁德之悌,也是仁德四个分支中的最后一支,是其中的第四个元素。 悌,可以分为仁悌、孝悌、友悌、顺悌、恺悌、谨悌。 仁悌:仁爱悌敬。 孝悌:敬与爱和谐统一,入孝出悌。 友悌:兄弟相互友爱。晋朝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顺悌:谦逊和顺待友邻。汉代桓谭《新论》:“贤有五品:谨敕于家事,顺悌于伦党、乡里之士也。” 恺悌:做人和乐而平
-
0仁德之爱 仁德之悌 悌的分类: 敬重兄长及平辈同事,同辈友爱为悌。 仁德之悌,也是仁德四个分支中的最后一支,是其中的第四个元素。 悌,可以分为仁悌、孝悌、友悌、顺悌、恺悌、谨悌。 仁悌:仁爱悌敬。 孝悌:敬与爱和谐统一,入孝出悌。 友悌:兄弟相互友爱。晋朝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顺悌:谦逊和顺待友邻。汉代桓谭《新论》:“贤有五品:谨敕于家事,顺悌于伦党、乡里之士也。” 恺悌:做人和乐而平
-
0大寒节气宜食 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一般年份的大寒都适逢春节,这期间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与暴饮暴食,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对脾胃主动进行调理与养护。
-
0今日2024年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防寒保暖,出门要戴上帽子、围脖与手套。
-
0信德具备的综合表现 信德在五臟中对应脾胃,主持的物元能量主要是元气,体元为常在。 当信德完善的时候,阳土之德的五数是完整的,信德的表现也很阳光,脾胃系统也具备器质性的健康。 具备信德者,必定在人生追求上能够选择并亲近大道,如果爱好修身,并且去实践修身,最终的结果就是直通大道,成就大道。 信土能够修到极致,就能成就自己的大道。 信德具备的人,诚信道德因果律。 在做人行事上表现得忠信诚实,厚道稳重,宽宏敦实,
-
0七相的基本内容包括: 站相——站如松的意识身识品格行为训练; 坐相——坐如钟的意识身识品格行为训练; 行相——行如风的意识身识品格行为训练; 睡相——睡如弓的意识身识品格行为训练; 说相——说吐莲的意识身识口识品格行为训练; 吃相——吃数珍的意识身识口识品格行为训练; 动相——动守信的意识身识品格行为训练。
-
02024年的最后一天,祝大家平安健康吉祥!
-
0冬至要注意饮食的“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而且地炁丰富的根块类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 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 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 冬天阳炁收藏,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
-
0冬至要注意饮食的“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而且地炁丰富的根块类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 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 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 冬天阳炁收藏,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
-
0冬至身识养生 1.防寒保暖 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在此期间应注意身识养生的“冬藏”。在冬至养生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时阴寒之气隆盛,外出要及时添衣,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在冬装的选择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穿脱方便,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耳朵、颈区以及足部的保暖,以防发生冻疮以
-
0什么是守信 《黄帝四经·经法·君正》中指出:“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乳(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乳(亂)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 大道的自然法则及其所诞生的宇宙秩序,是最符合“德一”品质要求的法则与信仪的度,符合空间秩序规律性。 正,是仁、义、礼、智、信五种能量元素的得一综整。《黄帝四经·经法·四度》曰:“县(悬)之下曰正。”正,也就是得一态天地之间能量的和谐统一,以及动态的度、数守衡。
-
0关于声音与健康的关系,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揭示的声音的物理特性就可以作出一些解释,但是还不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揭示更为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中国的文字中,“声”和“音”是一字一义,中国古人是明确地将“声”和“音”分开进行研究的。古人讲“五音”却不说“五声”,讲“音乐”却不说“声乐”,而“声乐”则是属于西方智能思维的概念。 声,是指后天智能思维通过耳朵能够感受到的能量的波动。音,则是
-
0四季的音韵养生:年度周期律中的用音,分别为:“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哂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冬季可以用“吹(fu)”产生的音来防治肾藏的疾病,以及调养肾炁(气)能量。 “肾吹唯要坎中安”,是指先天之本的肾炁(气)能量,在吹音之音韵玄曲波的作用下,能够使坎卦能量,也就是肾水能量净化、提升,量变与质变,使先天之本安宁稳固。——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第372页。至诚感恩作者!
-
0“大雪宜食”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其表现为五心烦热,五心即双手心、双脚心和胸心;还表现为面红上火、口腔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出盗汗、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因而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芝麻、蜂蜜、百合、莲子、淮山、银耳、萝卜、白菜、茄子、莲藕、马蹄、菱角、香蕉、雪梨、甘蔗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热伤阴。阳虚之人
-
0大雪口识养生冬季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支配内臟的植物神经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胃肠调节功能易发生紊乱,使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引起胃病产生或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冬寒之气还能通过口腔、鼻腔以及皮肤经络侵入脾胃,令寒气聚于脾胃不易
-
01丶坐如钟。2丶站如松。3丶行如风。4丶卧如弓。5丶说吐莲。6丶吃数珍。7丶动守信。
-
0小雪宜食: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过热的食物并不相宜、麻辣太过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否则这些食物容易助长体内异常的“内火”。在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会感到口鼻干燥,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海带汤、萝卜黄豆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小雪节气里食用。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
-
0立冬的正善治养生篇 口识养生: 立冬的饮食调养,重在养阴,以“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为原则。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立冬进补要根据年龄、体质的不同因人而异,中医的养生原则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平时食味适宜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此来调养
-
0立冬的正善治养生:身识养生:立冬时节防风寒: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温差较大,空气质量下降,加上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提高免疫力 预防风寒为病,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及时增加衣物、被褥。忌寒极时方加棉衣,应当逐步加厚,不能一次添加过多,以没有寒意为当。保暖过度时,免疫力反而会下降。每日早晚还应当坚持用冷水洗脸,浇点冷水拍一拍自己的百会,这叫“冷冲”。这样可以增强面部的血液循
-
0弟子,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一个独特称谓。 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生、徒弟,在古代都称为弟子。 详细进行考察,其实弟子这个称谓里面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弟子,是生命的延续者,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 在生命的传承中,有父母才有子;在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中,有老师才有弟子。 弟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继承父母和老师传递给自己的文明和文化。 所以,弟子也就必须遵守文明和文化传承的规矩,学习和延续文明和文化的内容,尊师重道,承
-
0中医主张养生,提升自己的正气,使体内的精气神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来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这是一种最可靠的防治,也是一种最理想的养生状态。
-
0霜降的民俗文化: 4、霜降进补秋天既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霜降这一天,在闽南、台湾带都会讲究进补,类似于北方的“贴秋膘”。“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一句民间谚语充分地表达出了闽台地区的人们对霜降节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节气,闽台地区的鸭子等都会大卖,采购的人群非常火爆,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在广西玉林地区,在霜降当天则有吃牛肉的习俗。百姓们习惯在这天的早餐吃炒牛河,而在午餐或晚餐时则会
-
0肾经共有27个穴位,其中下肢10穴,腹部11穴,胸部6穴。 熊春锦先生说,人体的穴位,都是道所生,因而必然具有道的特征在其中,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里所揭示的,既是道的圆周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性,同样也昭示着事物的正反和顺逆的能量流动性。 所以在解析人体穴位功用时,要注意到这一个普遍的规律性,在这个普遍规律性之下,才产生吸纳和排出的主次差异性。 “穴”,由于全都在有相有形的实体上,故它常常不是直
-
1重阳节民俗文化: 民俗起源: 重阳节期间,传统的节日民俗有敬老、登高、戴茱萸香囊、饮菊花酒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汝南的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据说现在人们每到九月九日便结伴去登高饮酒,妇人佩戴茱萸囊,都是从这个时候
-
0, 寒露节气 文化篇 寒露简述:寒露的时与度: 寒露度数信:以九月节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金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每年10月7日~9日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95度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实为第20个 前后节气:秋分,寒露,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都是以“露”来命名的,只是露的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寒露节气在物相治事领域的内涵,
-
0
-
0孔子学习琴艺的故事,其实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十分明晰的学习方法的流程图,那就是: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实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的境界。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学习方法中最为完整的学习方法之一 ;这,就是孔圣人所传授的宝贵治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教与学的方法论,也是经典诵读的方法论。 孔子对于治学提出:“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著名论断,这
-
0秋分节气 民俗篇秋分民俗文化: 放风筝: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丰收在望,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特别是孩子们,最是喜欢。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筝比赛,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庆祝丰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送秋牛:我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秋分时节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一般会在一张红纸或黄纸上,印上整整一年的农历节气情况,还要配上农夫耕田的各种图样,名曰
-
0人最基本的经络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等。 十二正经,就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之钟。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每天运动旺相两个小时,你可以叫作经络值日,每天一次,只要你活着,它们就勤劳地为你工作,非常准确,不比最好的瑞士手表差一秒。 十二正经有时精确得像一个世界级的授时中心,让你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心包经,它就是在19—21点钟旺相值日。
-
0《医学正传》说:“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 《医贯》亦说:“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也,象如仰盂,心即居其中。” 心居包络之中,膻中在心之外,所以《黄帝内经》比之为心之宫城,如 《灵枢·胀论》说:“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为臟。 但在藏象学说中认为心包络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臓的作用,所以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包
-
0养生粥品沙参粥:(摘录)原料:沙参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做法:先将沙参捣碎,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7天为一疗程。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
-
0处暑节气宜食 处暑时节应当保持饮食清淡,宜食酸淡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荞麦、燕麦及奶类。不食或少食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食油腻的肉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梨等。多食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臟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
0处署简述:处署的时与度: 处暑度数信:以七月中为周期律中的空间之度和时间之数,以义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 阳历时间:每年8月22日~24日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节气序列: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实为第17个 前后节气:立秋,处暑,白露 秋意渐浓的处暑时节,历来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佳期。“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的这个特点从处暑节气开始显现出来。一个“处”字,藏着修身治事的深刻内涵,解开“处暑”的本义,能
-
0🌷《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和土壤,她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根抵,是中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古代东方是凭借着这两部著名经典,使我们的祖先产生大慧大智,而产生科学的成果。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了对老子《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的诵读,不论我们处在生命发展的任何年龄段,都能从这两个精神营养极为丰富的井泉之中吸取丰富的精神滋养能量,提升慧和智。🌷《周易》,
-
0材料:苹果1个,麦冬5克,生姜3片,黄芪5克。红枣5颗,枸杞5克。 做法:苹果洗净切块,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麦冬、黄芪、红枣、枸杞洗净。将所以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500ml煮沸后转小火,煮20-30分钟即可。 功效:适合熬夜脸黄气色差,便便不容易成形,手脚冰凉,疲乏无力人。
-
0忠孝心丶好善心丶慈悲心丶平等心丶博爱心丶教化心丶忠恕心丶和蔼心丶忍耐心丶勇猛心。
-
0贤人的普遍特征是尚志。贤人具备丰厚的五德能量,能够信守“非德勿视、非德勿听、非德勿言、非德勿行”四项基本原则,具备“忠孝、好善、慈悲、平等、博爱、教化、忠恕、和蔼、忍耐、勇猛”等十善。贤人掌握宇宙自然与人体自身的相应规律,能用天地的能量来反复地净化和提升自己,做人立世具备仁慈大爱。
-
0老子有言:“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
-
0什么叫“养”呢?“养” 在古代的意思,就是一种饲养、 营养,主要是指一种能量和物质的供给、需求、获得。《礼记. 郊特牲》当中,把这个“养”分了两大类:“凡食, 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这是对食物、饮食定的概念。就是说,凡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它是养的我们生命体内的阴气;而我们饮水,水流入口为饮,这个时候饮进去的,包括琼浆、 美酒之类,它是养我们体内的阳气的。它非常严格地描述了这其中的契机对生命作用的原理。
-
0原料:西瓜皮150克,大米60克。 做法: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 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消肿,常食可防中暑。
-
0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什么是“非礼勿视”呢?简单地说,穿壁窥孔,偷看异性,妄取别人书本、书信,作客对别人家里随意打量,诸如此类都属非礼之视。作为修真之士,当知目不妄视。魂在肝,肝藏魂,俭于目则神宁。 什么是“非礼勿言”呢?有轻口喜言之病、蜚短流长之习者尤其忌之。说别人的什么不好,说自己的什么好;说别人什么食物好吃,什么不好吃;在公众场合,议论是非曲
-
0小暑的民俗文化: 六月六节: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是民俗文化中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个民俗节日,源于道德根文化对宇宙天地的五运六炁(气)周期律的掌握,也说明道学在继承中一直保持着经纬不绝的脉络。在《云笈七签·三洞奉道科》中记载:“六月六日为清斋暑。”这里的“清斋暑”,也就是指清净心、清净意、清净身,并且还要斋戒口识,不食腥荤,戒除撒谎欺骗,搬弄是非,奉承吹捧,诅咒谩骂等,从而顺利与天相应,感格体悟“暑”气能量
-
0小暑节气 正善治养生 小暑的正善治养生:口识养生:6.小暑养生特色食品大枣高梁粉:原料:红高梁 45 克,大枣9村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红高梁炒黄,共研细末,2 岁小孩每次服 10克,5 岁小孩每次服 15克,每天服2次。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龙眼橘饼糖原料:龙眼肉 90 克,橘饼 90克,白糖300克做法:将白糖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龙眼肉、橘饼,搅匀,再熬至锅铲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盘内,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块食
-
78《德道经》 第一章 論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