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10-11 驰想颇多,安那般那。如果一个人妄想比较多,诸佛就会教你「安那般那」修行法。那么,什么是安那般那呢?安那般那,就是出息入息,就是以呼吸为对象的修行法门。它从属于四念处,位于各种法门之首。它从四念处里单独摘出,可以独自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相结合。安那般是至简的大法,单独使用它、仅用它的人较少,非清净无碍的人不能如此!障碍越多的人越不能无碍的单独的使用它,能单独使用它且以一而终的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10-14 有人想亲近佛教,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有一部经典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文句简洁,通俗易懂,非常优美。它至真至善,至慈至爱。有真心诵读,决定照行者,不管开不开悟,不管根器如何,决定能够远离烦恼,清净安乐,真实不虚。它就是佛「遗教三经」,此经由「八大人觉经」、「佛垂涅槃略说教戒经」、「四十二章经」和合而成。 八大人觉经不足百字,它提纲挈领,回答了行者、菩萨应该觉悟或觉知什么的问题。如果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10-14 有人想亲近佛教,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有一部经典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文句简洁,通俗易懂,非常优美。它至真至善,至慈至爱。有真心诵读,决定照行者,不管开不开悟,不管根器如何,决定能够远离烦恼,清净安乐,真实不虚。它就是佛「遗教三经」,此经由「八大人觉经」、「佛垂涅槃略说教戒经」、「四十二章经」和合而成。 八大人觉经不足百字,它提纲挈领,回答了行者、菩萨应该觉悟或觉知什么的问题。如果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10-09 四念处是佛陀金口所开示的重要法门,觉者的一切修法,都囊括其中。它上通大乘,下接小乘,达则可以明心见性,不达老老实实修行,则可以除诸苦恼,净诸业障,远离迷惑,生死解脱。四念处是一切修行者的依据,过去现在未来,不管有没有佛住世,不管你标榜自己是修大乘还是小乘,都当以四念处为受持,为归依。四念处,实修之集锦,解脱之关要。 四念处分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受、心属人,法则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09-04 有一菩萨,名爱探究,近日得知科学界有「暗物质」一事,特来相问无相禅师。无相禅师听了他的叙述后,说:「佛教界也有暗物质,唯诸佛菩萨能见。你想听听吗?」爱探究菩萨说:「愿听圣人教。」 无相禅师说:「纵观世间,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泉源溪涧,日月星辰,好人坏人,善法恶法,天堂地狱,一切万物,名字是你所称呼的,形像是心所赋予的。如果你把你给事物所起的名字拿走,把心给事物所赋予的形象取回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3-09-03 1 有一处庙宇,殿里安放着一灶台,据说很灵,远近供奉祭祀者不断,烹杀了很多动物的生命。有一天,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此庙中。老师用拄杖敲了这灶台三下,说:「此只是泥瓦和合,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又敲了三下,灶台倒塌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青衣峨冠的女子出来,要礼拜老师。老师问:「你是谁?」她回答说:「我是这座灶台里的灶神,受困于此很久了。今天听老师告诉我实相,从此处解脱了。特来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6-08-0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 这句话是佛对菩萨说的,若你不是菩萨,佛即不那么说。 这句话是一味药,治的是那些将外境认为是实有、真实、恒长、不变的人的精神疾病——错误的认知之病。 这句话说的是法相唯识,相由心生。 �� 「一切有为法」的意思是「一切法为有」——一切表现为有——「有形状,有大小,有颜色,有质量,有重量,有种种性质」的法,或说一切法表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0-06-24 作为修行者,人们一直谈论道,但真正「看见」道的并不多。可以检视出这点的显现之一是,一些修行者在人群中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如鱼得水般的好。相反,有些修行人还与人群创造了更大的内在冲突。其中之一的冲突是:我是修道人,你不是。 你是修道人,真的吗?如果你是修道人,你看见自己的道和别人的道了吗?在家里你看见妻子的道了吗?作为儿子,你看见儿子的道了吗?身为父亲,你行好父亲的道了吗?在单位,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6-18 造成我们痛苦的不是人类的欲望心 佛教徒们遇到痛苦烦恼,常常使用一个词汇描述生成这种痛苦的现象原因——那就是「我执」。我执的根源是什么?他们常常埋怨人类的欲望心。于是,他们不停的仇恨欲望,埋怨欲望,攻击欲望,不停教导和被教导放下欲望……,而欲望是什么呢?那只不过一个想要什么的念头。想要些什么有什么错吗?当然没有。在我看到,想要什么又不允许自己要什么那才是错呢。一个念头说「我想要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6-06 每次和他做爱,不管我的身体有多满足,为什么我的心灵却不满足? 不满足的永远是头脑,而不是心灵。本来的心灵对生命没有任何要求,你给予它一点点,它都会感到巨大的满足了。但头脑不同,头脑刚好相反,你给予它多少,它总觉得不足。且你给予它越多,相反它会越觉得不满足。如果你给它很多,那后面一定还有有更多、更美、更美的呢,因此,这会引起它更大的不满足感。 那些不满足的人确定地说永远只活在他们
-
1作者:一念行者 2009-07-06 一个师父有十个弟子,传说个个聪慧异常。有一座神山有无数仗高,传说那上面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着天机。有无数代人,无数次都在去寻找那个天机,所得不同而返。师父的十个弟子也想去寻找天机,他们征询师父的意见他们要不要也去寻找那天机看看。师父笑而不答,弟子们各领其意,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为了寻找天机,有人出发了,有人还在屋里静坐。十个弟子,八个出发,一个在家静坐,一个照顾师父饮食起居,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3-14 我曾是一名医生,从身体、到心理、到宗教……我没在任何一处停下,我一直在「道」上奔跑。 我曾看到在身体层面挣扎的人,看到在心理层面痛苦的人,在宗教层面迷茫的人,我知道他们的悲伤与欢笑。 我曾找寻开悟,因为那是最有力的治疗;我曾找寻成道,因为那是最彻底的健康。 如今我知道一切疾病是怎么回事,人类没有身体疾病,即使他们长了疮、化了脓,即使他们正在拥有一双畸形的脚。 我知道,人类的一切问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5-26 奥修说:「对性的恐惧及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深处的两种恐惧。」请问你有什么看法? 很显然,奥修搞反了。人类对性并没有任何恐惧,是他们把恐惧加在了性上。人类只有一个最深的恐惧,那就是死亡恐惧。但人类往往把这个恐惧拿来「放」在所有的事上。对性的恐惧也是对死亡恐惧的投射。 性不是人类的恐惧,相反,性是对抗死亡恐惧的。性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创造,意味着再生,它和死亡正好相反。因为人类不可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09-23 轻轻的,十方菩萨,诸未来佛,请来到这觉醒的梦,请来到这觉醒的梦。这儿是一片清凉池,这儿有一本清净经。 这儿是楞伽山,这儿是莲花宫。坐下来,你会感到清凉,你会感到清净。 美妙的般若文,幽潜的梵乐声,在外在里等待,在内在里显映。让你的念头清晰,让你的觉性清醒。 如果你与菩萨相合,你会升起禅悦;如果你与诸佛相应,法喜会升起在你心中。如果你契合涅槃,你会感到清凉,你会升起清净。 轻轻的,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6-08 当前这个时代,修行人似乎都在追求开悟……成道,但你是否曾经想过,开悟了你会怎样?成道后你想得到什么?——你到底在追求什么? 开悟了之后你喜悦?成道了之后你宁静?……一切都不为了一个心安么?当下若没有一个追求开悟或成道的念头,你体会到了什么?宁静,自由。如果你想「我要开悟,我要成道」,它给你带来什么?压力,烦恼。任何追求都在把你带往远方,带往你想要的那的相反面,你注意了没有? 在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12-23 夜晚是闭着眼的生活,白天是睁着眼的做梦,不管念头告诉你什么,不管念头让你感觉如何,反正你不是站着,就是坐着,就是躺着。 你注意到了吗?即使念头向你说“我有多痛苦”,可是你正好好地呼吸着,吃饭、穿衣……依旧该干嘛干嘛。 当我们沉入不好的故事时,念头是你头脑里飞来飞去的虚幻的苍蝇;当我们沉入美好的故事时,念头是你头脑里跑来跑去的虚幻的蝴蝶。你注意到了吗?那都是虚妄的! 让自己安静下来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09-23 轻轻的,十方菩萨,诸未来佛,请来到这觉醒的梦,请来到这觉醒的梦。这儿是一片清凉池,这儿有一本清净经。 这儿是楞伽山,这儿是莲花宫。坐下来,你会感到清凉,你会感到清净。 美妙的般若文,幽潜的梵乐声,在外在里等待,在内在里显映。让你的念头清晰,让你的觉性清醒。 如果你与菩萨相合,你会升起禅悦;如果你与诸佛相应,法喜会升起在你心中。如果你契合涅槃,你会感到清凉,你会升起清净。 轻轻的,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10-08 你或我,总是想要的更多,这是贪;想要,又前怕狼后怕虎,这是痴;为得到,前向不行,向后不行;罢手不行,行动不行……于是就发脾气,这是嗔。 看看我们世间人,有几个不三毒俱全?贪像大水淹没你,嗔像大火烧烤你,痴像大雾笼罩你,都说地狱不存在,这不明明是么? 深入情网,像飞蝇掉到蛛网里,陷入贪坑,像偷兔跌进陷阱里,追求名利,像飞蛾扑火;握住权力,像无用屠夫对弱兽发狠。 一会儿贪,一会儿嗔,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12-24 我不关心你的名字,也不问你来自哪里,你存在于我面前,我就这样看着你……极大的喜悦,极大的惊喜,多么有福报的生活,遇见你! 仅仅是看你,仅仅是听你,喜悦和高兴注满了我的心;没有故事地观看你,你的一举一动令人好奇和惊喜,我的心被你的每一个动作所牵扯,一下一下都是惊奇和欢喜。 人们说人长大了就失去了天真,然而我看到,你天真依然犹存;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大,天真就那么明显地在那里,没有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06-27 善知识,不要因为有人说“五蕴”是幻象,就轻视它。五蕴是你生命的内容,没有五蕴,也就没有你这段在尘世的生命。 如果你有种花的经验,你把一粒种子埋进了土里,然后给它浇水、施肥、把它搬到阳光下,用不了多久,种子长出了芽,然后是枝叶,然后是花朵…… 当一朵花长成,种子去了哪里?如果你拨开泥土去寻找种子,你将不再看到种子。那么种子去了哪里呢? 种子变成了植株的根、枝叶、花朵,以及飘散的花香
-
2作者:一念行者 2015-07-18 问:开悟的人如果脑部受伤,会不会像正常人一样不能正常思维?有老年痴呆遗传的人,在发病前开悟,能否避免患老年痴呆病? 一念行者回应: 1 如果以法的眼睛看,我们的整个身心就是一座法山(法的山),因为这座山中只有众法,没有我,没有掌控者,没有主宰者,所以它依据法的和合成就它自己。法的和合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心没有主宰者,它唯一的决定者是因缘和合。当我们积聚了生病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12-30 世上的万物,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有,而是,根本无生。无生,才是诸佛所看见世界的样子、人生的样子。 世上的万物,不是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无。本来就有,则不必待因待缘,非因非缘所生法,世上无有;本来就无,则无不能生有,无能生有,无有此事。世上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法。 关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看待:一、众生看见了「生」,二、诸佛看见了「无生」。众生的看待是不如实看待,以自性见(个体意识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12-26 佛问大势至菩萨如何圆通,大势至菩萨说「念佛圆通章」;如今有菩萨问我「念佛圆通章」,我说观照。 诸菩萨,念佛就是观照,观照就是念佛。但行观照,即是念佛。观照即摄六根,观照即得心开,观照即现净土,观照即是净念相继,观照即达三摩地,观照即能获圆通。 观照就是有佛出世,观照即见无量光如来,观照即见超日月光佛。观照即是念佛三昧。能行观照,就是念佛忆佛,当来现在,必定见佛。若能观照,离佛不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03-01 我们的痛苦烦恼是由念头引起,但止息痛苦却不能由另一个念头来进行,以念止念,内乱不息。 一些人强调觉知念头,但是他们却不知觉知念头的觉知却是另一个念头。本觉不落在念头的后面,也不走在念头的前面,它只是照耀一切受想行识。 本来之觉即不制造内乱,也不止息念头,亦不参与念头的管理。它只是如明镜一般的反映一切。但在它的本来之上,痛苦烦恼不复存在,所以为存在的痛苦烦恼,只是空花、错觉。 内在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1-03-03 初修的菩萨不要着在清净相上,也不要着在觉相上;着在清净相上,和着在烦恼相上相同;执着在觉相上,进不了如来的门。 “是”就是“是”,在事物的“是”之上没有你的“是”或“不是”,以“如来”对“如是”,这就是如来随顺觉性;以事物本来的样子契合觉性! 于境相上不生心,生心了不停住,遇善境界不作善解,遇恶境界不作恶解,如是观,如是我闻,如是见闻觉知,这就是随顺觉性,以觉本来的特性直契合觉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04-26 问:我老婆这个人心里只有她自己,对我和孩子经常吹毛求疵,每每都是负面的指责,孩子很反感她。她不上班,周一到周五白天接送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做午饭和晚饭,我下班后洗碗,辅导作业,哄孩子睡觉。周末她经常躺在床上玩手机,家务活巴不得推给我,哪怕是我近期胃炎和肠炎,身体不适,她一点也不体谅。我希望通过我的行为改变她,现在看基本上是无用功……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我老婆太自私」、「我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04-10 问:如何算了解心呢?我经常受心的影响,坏情绪时常困扰我,难受的要命,明知都是心的问题,就是走不出来。 在内在里,在无明里,在念头频生频灭的内在宇宙里,在好恶取舍的推动下,我们的心做着不停的贪与嗔的反应。以念头的生命计算,在那内在数万亿年里,那虚妄的心早已形建立和形成了密密匝匝的、它自己所熟悉的、自动自发的习惯反应和反应通路。就像在我们的内心建立了百千万亿条、无形的、看不见但却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04-06 问:最近跟一位男同事在聊天,两个人谈得来,差点做出格的事情,就差那么一步了。其实,我们开始都没有想法的。幸好,最后控制住了。我想这算不算邪淫呢?我知道邪淫的害处的。或许,之前我一直在诵读心经的原因吧,才没有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但我心里依然有疙瘩的。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此时此刻,如果我以清净法眼——以没有故事的心看你,我看到的是一位闲静优雅、美丽温柔的女子,你要么站着,要么坐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04-10 问:如何算了解心呢?我经常受心的影响,坏情绪时常困扰我,难受的要命,明知都是心的问题,就是走不出来。 在内在里,在无明里,在念头频生频灭的内在宇宙里,在好恶取舍的推动下,我们的心做着不停的贪与嗔的反应。以念头的生命计算,在那内在数万亿年里,那虚妄的心早已形建立和形成了密密匝匝的、它自己所熟悉的、自动自发的习惯反应和反应通路。就像在我们的内心建立了百千万亿条、无形的、看不见但却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03-25 问:最近比较奇怪,每每放松时,便有股力量操纵我的肢体,做出各种动作,我清楚这股力量不属于我自己的意识,不属于清明觉照的本觉,更像是外灵对我的控制。使我不得不时时提持保持觉照。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才最正确?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莫妄自分别我他。若以纯粹的主观之眼看事物,一切皆我;若以纯粹的客观之眼看事物,一切皆他;若携此二眼看事物,是大菩萨游戏神通之妙行也;若舍此二眼,以不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10-13 从古至今,我们看到的书上,绝大部分是说道理的:这样的道理或那样的道理,这样说道理或那样说道理…… 人们为什么要不停地说道理呢?因为除了说道理,他们实在无话可说,也不必要说。 看看,道理的实质是什么呢?道理是一堆废话。古今的哲人,多数都是废话的制造者。很有趣味的是,那样的废话却能到处畅销,因为,头脑生下了道理,头脑也需要道理。 头脑是只母鸡,道理是它的卵。头脑和道理的最终关系是:头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9-04 虚空的心遍及处处,它包含一切,一切又不占它的空间。 没人能增加它,没人能删除它, 没人能污染它,没人能消灭或创造它。 它的空性不可改变。 你活在那空性里,你以概念的形式存在。 一个概念产生,你生,你是那概念。 一个概念消失,你灭,你还原为你空的本来。 心上没有真实存在,只有以为是真实的存在。 在心上活着的众生,都是概念。没有概念,就没心的世界。 如果你出生,概念出生了,如果你死去,那死的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10-04 爱让一切平等,我知道,平等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倘若我的爱不平等,那么我就创造了爱和不爱,而不爱是什么?那就是痛苦。当我的心一半是爱,一半是痛苦时,我知道我是谁,我是魔鬼,我内在有地狱。当我遇到我爱的人,我把她拉入天堂,我给她爱,我是天使,而当我遇到我不爱的人时呢?我把她打入地狱,我在心中恨她,并在外在表现那,此时我是什么?我是谁?我是暴君,我是魔鬼,我把用来给别人的地狱,我自己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9-04 为了生意,你出卖了真理, 你把真理包装成虚幻臃肿的身体卖了出去了! 为了你口袋里的银子,你把真理变成妓女, 你把它打扮得虚假而花枝招展, 为了吸引有钱、有欲但无知的心灵嫖客来到你这里, 你作贱了真理。 以神的名义,你招揽生意,卖给人假货,还让他们欢喜, 瞧你的美妙主意! 究竟是你迷了?还是你有意带人入迷? 为了什么你对无知的人毫不客气? 口中念着佛法或神的名字,却看不到你身上有点半儿的正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8-31 当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你为自己的心建造了一个坟墓, 但你却把那坟墓奉为天堂。 你不相信的东西阻碍你,你相信的东西同样也在阻碍你, 你注意到了吗? 否定是堵死一条路,肯定走向另一个陷阱, 总之,你要小心跌入坑。 每一个肯定或否定,都是对那心的封闭。 原本的存在向四处敞开,而心也完全打开它自己对应那一切。 当你有一个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为,自己的坚持或判断时, 你把那存在带入了狭隘,同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4-07 早上当我“醒来”——我的心就开始出发了:它在时刻不停地找寻它身体,从床上,到天花板上,到衣服、鞋子、牙膏、香皂……到外面的车、花和草上,心一刻也没停。 当心遇到什么的时候,什么就是心的身体。当早上心一睁开它的眼睛,它跳到了床、被子、天花板、衣服、鞋子、牙膏、天空、大地、车、花和草上时——那时那些存在,便在那短暂的时刻充当着心的身体。但心一刻不停,它还在找寻它的身体。心在流动中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9-04-07 能量和念头 能量是一个念头移动的动力,也是相信和使用一个念头的结果。念头往哪里去,能量就往哪移。当没有念头时,能量在它的中心,以空无的方式存在。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能量就以虚空的方式存在于你的心中。每当你有念头升起,能量便跟着你的念头而走。能量提供给念头支持,当念头作什么用时,能量就变成什么能量。 性和灵性,下流和提升 最初能量以虚空的方式存在于你的「心」中。当你有一个念头想到性
-
4作者:一念行者 2016-01-29 如何平衡工作和修行之间的关系? 不用平衡工作和修行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我不是来工作的,我是来修行的。做什么样的工作是次要的,重要的在工作中看见我的心,理解我的心,爱上我的心。 工作只为一个修行人提供看见和理解它自己心的平台。做什么工作只是形式,那为心提供看见它自己的镜子。老板对你工作的满意度怎么样,同事怎么看你,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资等,无不反映你的心。 在工作中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6-04-14 如果你的老师是一位喜欢评判是非的人,这很好;这正是检验你是否也在评判是非的好机会。 每一个你认为你的老师不对、不该或不是的地方,都是你评判他的地方,正像他评判别人那样。对某人某事对错是非的看法,检验着一个人的修为。不看穿头脑的牢底,你无法不落在是非对错之中,享受着你评判的苦或评判的快感。 有人因通过评判他人、否定他人或指出他人的不对不是,而享受自我的快感;有人因看到他人的不对不
-
2作者:一念行者 2016-01-11 § 思维和感知是心的两条腿,但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多数人偏向使用思维,忽略感知,这使我们变得看起来像个心灵的跛子。过度使用思维,忽略对感知的使用,使我们像一位跛子深陷泥潭,而不能出离。 我们深受自己过度思维带来的苦。为了纠正这一点,我们就要练习充分使用心的另一项能力——感知。感知是心另一项天然本赋的能力。当我们使用感知,我们可以纠正过度思维带来的过患。感知思维,使我们超越思维。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6-01-19 练功法的人在正式练功之前,一般都进行三调:调身,调气,调心。不练功法的人其实也有必要。三调随行,是人人有必要注意的日常行持,那很美好且有意义。 调身,就是调整身体;的目的是,端正骨骼,放松肌肉,要领在「正」和「松」字,旨在端正而自然。 调气,就是调整气息;的目的是,连接身和心,为调心做准备。调气从深长至绵细,由气及息,要领是「深」和「慢」字。 调心,就是调节心意;其目的是,安我乱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6-01-17 大彻大悟不是什么神奇的领悟,它只是发现,所有的想法都不是真的。它坚定在这个认知中,任念头划过心空,就像允许流星滑过天空一样。 心空就像天空,你只是在那内在的苍穹之下,经历一切,目睹一切。你无法拥有什么,也无法留住什么,你只是个观看者。你只是一双眼睛,一双心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大彻大悟使你失去一切,同时又拥有一切,你和你拥有的无法分离,你作为你所拥有的而存在。你超越「人」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6-01-12 我常说起「观照」,观照的意思是,不带故事的看世界。不带故事地看世界,你才能看见故事;不带故事的看世界,你才能看见实相。无故事的当下是诸佛之家,一切修行只为来到这里。 没有故事的心即是清净心,清净心即是佛心。没有故事的心即是清净法眼,清净法眼即是佛眼。以清净心或清净法眼看事物,就是观照——也就是说,没有故事的看世界、看事物,才是观照。 当我们没有故事的看自己的身体,我们是在观照身
-
2作者:一念行者 2013-04-28 一 悟后如何保任?悟后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不知道,那说明你没有悟。若是没悟,则不必思考悟后如何保任的事;若是悟了,这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你自然在做你该做的。 二 悟后你不必去除烦恼,只需深深的、一次又一次的体会无我——无我有智,用那个无我之智,去照见事物,去应机接物,去生活。因为悟后不见能除,不见所除,所以不见主动造作的人。不造作修行,不造作除苦。一切只是事来做事,物来应物,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12-26 佛问大势至菩萨如何圆通,大势至菩萨说「念佛圆通章」;如今有菩萨问我「念佛圆通章」,我说观照。 诸菩萨,念佛就是观照,观照就是念佛。但行观照,即是念佛。观照即摄六根,观照即得心开,观照即现净土,观照即是净念相继,观照即达三摩地,观照即能获圆通。 观照就是有佛出世,观照即见无量光如来,观照即见超日月光佛。观照即是念佛三昧。能行观照,就是念佛忆佛,当来现在,必定见佛。若能观照,离佛不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10-10 修行的第一步是练习觉知。但练习觉知必须导向定,如果没有定,觉知是肤浅的,没有力量的。 定的本质或基础是平等心,如果没有平等心,也无所谓定了。也就是,在最初修行觉知,最重要的导向是发展平等心。如何发展平等心?不管开始针对什么练习觉知,用这个训练来的觉知的质量,用来观察心。在观察心时,保持心「不取」它面前的尘相。心取尘相是众生的心理习惯,练习保持心不取尘相便是修行。如此修行久了,
-
0作者:一念行者 2015-12-30 世上的万物,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有,而是,根本无生。无生,才是诸佛所看见世界的样子、人生的样子。 世上的万物,不是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无。本来就有,则不必待因待缘,非因非缘所生法,世上无有;本来就无,则无不能生有,无能生有,无有此事。世上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法。 关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看待:一、众生看见了「生」,二、诸佛看见了「无生」。众生的看待是不如实看待,以自性见(个体意识
-
1作者:一念行者 2015-05-11 贪是没能活在当下的表现,嗔是反对现实存在的表现,痴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的表现。 当我们活在当下,则不可能有贪;唯有我们没活在当下时,贪才可能产生。贪的另一个同义字是求。凡贪者必求,求者必贪,若无求则没有贪,若无贪则没有求。当如果你在求什么,那说明你在贪什么。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到底有没有贪这种现象,那就查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求?在当下,如果你有求,则说明你有贪;如果你没有求,则没有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