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吧
关注: 6,591 贴子: 90,620

历史魏文帝的交流小天地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1
    和大家分享四张魏晋洛阳城的地图,分别来自陈苏镇《从未央宫到洛阳宫——两汉魏晋宫禁制度考论》与钱国祥《曹魏西晋洛阳都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后者发表于2023年,结合了文献与许多最新的考古发现,绘制的平面图比我们此前常见的都要详细许多,大家可比较参看,用于遗址探访或同人写作都不错。 图1:魏晋洛阳宫示意图 图2:魏晋洛阳都城平面复原图 图3:魏晋洛阳宫平面复原图 图4:魏晋洛阳都城周郊平面复原图
  • 1
    看了《卑鄙的圣人》,很喜欢里面有关曹嵩父子的刻画,之前也觉得老三国在无脑黑曹丕,新三虽然影视质量更差,七步诗场景反而没那么黑。。
  • 1
    关于曹丕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皇览》,还有更多可说的,暨南大学教授王京州在《中国类书传统的演进与变革》中提到“类书的核心是分类”,而《皇览》正是因为确立了这一体例被视为“类书之祖”,并在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继承之外,在著述形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仅是发明了类书“随类相从”的基本体例,曹丕还是总集的肇创者(章学诚《文史通义》:“魏文撰徐、陈、应、刘文为一集,此文集之始,挚虞《流别集》,犹
    BigHeart 1-28
  • 2
    在漫展上看到特别好看的明信片,想知道有没有人有,有偿收。
  • 1
    在被认为是现存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本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曹丕代汉之时,献帝畏惧百官相逼不敢出行,皇后曹节见此大骂我父兄扫清海内、屡有大功,有何不可为帝?并对献帝直言“汝即位三十余年,若不得吾父兄,汝为齑粉矣!”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这一叙述显然和我们所熟悉的毛宗岗父子版《三国演义》以及范晔《后汉书》中的“曹节掷玺”故事大为不同。在毛本与《后汉书》中,曹节站在了丈夫献
    BigHeart 1-25
  • 1
    萧涤非是我国现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他于1944年完成的著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对于汉魏时期的七言诗/乐府进行了形式分析与论述,再次肯定了曹丕在七言乐府诗上的首创地位。全文如图,部分摘录如下: “丕不独为一文学创作者,且为一文学批评者,其《典论·论文》,实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有系统之文字……建安文学之昌盛,丕之提倡,与有力焉。” “丕对于文学之最大贡献,乃不在此批评方面,而在其能继《郊祀歌》之后,
  • 2
    分享一些曹丕《典论·论文》影响9世纪日本文学发展的学界观点: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前期的日本处于全面吸收已知中国文化的时期,魏文帝曹丕“文章经国”思想成为其统治者兴邦治国的理念。 814年,嵯峨天皇下令编撰的《凌云集》序文中载有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名句。827年淳和天皇敕令编撰的《经国集》不仅直接以“经国”为题,同时滋野贞主所写的序文中更是直接提到了“魏文《典论》之智,经国而无穷”,对文学的价
  • 2437
    没有水楼真的好奇怪…… 别人家的水楼都好高!! 一年前的那个好不容易堆了不少现在应该坟了……=_= 再来一个! 版聊+水楼+刷经验! 让吧里的水分都集中起来~ 就是这样了喵! 官群地址:12173249
    月醬 1-17
  • 0
    分享下《曹丕受禅台和“三绝碑”考论》这篇论文,作者对于受禅台/受禅坛的名称、地点及筑造时间都做了比较翔实的考据,其中有些结论很有意思,全文见图,要点摘录如下: 1️⃣曹丕受禅时有一台一坛,受禅是在受禅坛上进行的。受禅坛后世俗称为受禅台,真正的受禅台今已不存。(图2) 2️⃣曹丕受禅的准确时间应为220年冬十月辛未日(二十九日)而非庚午日或十一月。这一点《三国志·文帝纪》《后汉书》和《后汉纪》均记载有误,可由《
    BigHeart 1-14
  • 37
    链接放在二楼,二楼禁止在楼中楼回复,更新补链的时候都发在那 就是在这两天整理的,假期的产物 虽然说是合集,不全是一定的了,主要是在三国志+裴注里检索关键词,我个人有所取舍,如果有遗漏的地方还望吧友补充。 拿了文件请帮顶一顶~ 新人第一次发帖有点小激动惹
    月醬 1-14
  • 9
    原文无句读,标点为我自行添加,部分内容在括号部分进行了勘误,如有错漏欢迎指出,也请大家谨慎参考。
    BigHeart 1-6
  • 0
    分享一点曹真碑的资料。曹真碑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虽然碑文已残断,但现存录文中还留有“侍坐公子,将和同生”两句,被认为表现是曹真与曹丕关系的亲密与爱重。 图1~3:叶其峰《〈曹真碑〉新考》的补字与曹真本姓考据 图4~5:故宫博物院拓本
    BigHeart 12-16
  • 30
    就是那篇番外叫位移为零的丕all文 感觉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互联网 应该有听过的朋友,不知道方不方便分享一下……感谢各位!
    隐哨 5-7
  • 5
    本表来源: 黄旨彦《公主政治: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别考察》 由于三国史料,无从得知曹丕的女儿东乡公主的生平及婚配情况,其中疑似于文帝朝尚主的臣子仅有桓阶子桓嘉,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嘉尚升迁亭公主,会嘉平中,以乐安太守与吴战于东关,军败,没,谥曰壮侯。”
    BigHeart 11-28
  • 82
    半记录半推文,主bl史向,偶尔有bg。 天气贼热,放个红汤汤圆镇楼。
  • 0
    江苏省昆剧院《世说新语·迎妻》 2024/11/13 庄芯悦 饰 曹丕 via:📕衹今
    BigHeart 11-21
  • 0
    众所周知,许多皇帝都在非官方的私下场合不用“朕”自称,而曹丕又是出了名的喜欢在各类文书里使用“吾”“余”“我”的人……那么曹丕在官方诏令里又是如何自称的呢?我们不妨来统计下! 根据《魏文帝集全译》与《全三国文》中曹丕含有自称的诏令整理得出: 【魏王时期】 🔹吾:10次 🔹孤:5次 🔹寡人:1次 🔹孤&吾混用:4次 【魏帝时期】 🔸吾:9次 🔸朕:18次 🔸朕&吾混用:1次 叠甲:官方辞令一定是以昭告天下为写作目的,
    BigHeart 11-4
  • 6
    本文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于2022年9月发布的推送,对“九品中正制”的确立过程及历史作用进行了较为明晰的梳理与论述,主要有以下3个要点: ①文献中的“九品”出现时间可追溯至先秦,曹操时期已经在北方用品第之法选拔人才; ②曹丕继承了曹操打击“浮华交会”的用人思想,并成为他推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曹魏政权以九品中正制抑制地方大族对朝廷选举的破坏,意在将选举权收归中央,进而加强中央集权; — 本文作者:瀛
    BigHeart 10-22
  • 0
    南宋书法家吴琚所书曹丕《杂诗》中的两句,“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该作品辑录于《杂诗帖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BigHeart 10-20
  • 8
    本来想放评论区的结果byd审核老给我删了,很难评,遂跑贴吧。 是史向曹丕主题填翻歌曲【耍把戏】歌词的一些考据。纯娱乐产物,欢迎探讨,有错勿怪。 随便放个图镇楼先。
  • 412
    【游戏】从10000倒数,连续两层不能是同一人(本命君臣镇楼,不容反驳)
  • 0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同时也是辛弃疾的好友)在《龙川集·三国纪年》中,评价了曹丕推崇汉文帝的政治理想、与民休养生息的举措: “陈子曰,世以文帝论汉孝文为过贾谊,非其失君人之度。余读其论,至於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於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图为《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龙川集》
    BigHeart 9-7
  • 1
    棺材 题记: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文帝子桓 引 “我死后,葬在首阳山,和子桓……唔,文皇帝的棺木埋在同一座山,也不枉君臣一场,师徒一场……” 年迈的男子,懒懒地躺在榻上,青丝染霜,明眸蒙尘,一身黑色的官服,三公之列的地位,足以闻名于四方,留名于青史。 可是,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是哪里…… 思绪,随着眼前不断变化的画面,回到过去——一切开始的地方。 其一·恶党 那一年,正是
  • 0
    作为一种古代铠甲,“玄甲胄”“玄铁甲”于两汉时期广泛运用于军队之中。这一甲胄形式的出现源于西汉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正义》记载:“玄甲,铁甲也。”因此一般认为“玄甲”为以黑色金属铁为主要材质打造而成的铁铠。也有另一种解释认为,“玄甲”上的黑色指的是铁甲上涂的黑漆。 关于玄甲的具体穿戴可见《画说中国历代甲胄》: 玄甲的来历含义与出土陶俑见《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与《中国古兵器论丛》:
    BigHeart 9-1
  • 0
    中日专家筹备多年的“三国志”特展于2019年赴日展出,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引进与重新策划,并以展览内容为基础编撰了《寻踪三国——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文物图集。其中有关曹丕和曹魏的部分内容如下: P55 曹魏正始石经 P92 曹丕施政举措 “曹丕登基以后,沿袭曹操的政治经济举措,坚持大权独揽。他吸取前朝经验,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以集中政权,禁止宦人为官后族干政,削弱藩王
    BigHeart 8-17
  • 2
    《心哉美矣: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是武汉大学文学教授李建中所著以文艺心理学理论透视魏晋文学理论的专著,其中对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作家心理学”内涵及地位进行了细致分析,部分文段见图。 “在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魏晋首次出现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这两个‘专篇’均非站在‘心得哲学’角度去研究广义的‘文学’,而是专门地、自觉地研究狭义的文学,其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既丰富又深刻。文
    BigHeart 8-1
  • 0
    《名家谈牛郎织女》中一章专门讲述了“牵牛织女”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化,提及曹丕《燕歌行》是这一传说想象形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体现的“牵牛织女是一对隔着银河不能相会的男女……真正显现了牵牛织女故事的雏形”。
    BigHeart 7-27
  • 0
    《游目帖》为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信件,表达了对蜀地风物的想象与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其中他引用了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字,将登汶岭峨眉描述为"不朽之盛事",原文如下: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BigHeart 7-22
  • 0
    《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出版时间为2024年1月,是一本较新的通史类书籍,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交通等多方面内容,现将有关魏晋南北朝/曹丕的部分整理如下: 〓第六章〓 章首语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终于589年隋文帝杨坚灭南朝陈,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时间跨度近400年。 第一节 文化传承与文明融汇 二 典制变革中的文明理念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创始于曹魏
    BigHeart 7-13
  • 0
    李修文2021年出版了随笔集《诗来见我》,在“乐府哀歌”的章节中,作者表达了对曹丕乐府的喜爱: “而我,于乐府诗却独钟曹丕,其人,六岁习箭,八岁上马,目睹过流血积腥,三番五次在绝境里保全过自己的性命,如是,再作诗时便甚少飞短流长和凌空蹈虚,沉郁之气,清发之姿,便都一一入了肺腑。” “实际上,曹丕作诗,尚实重我,又擅将精思逸韵化于无形,这无形,具体说来,不过还是乐府诗里那些风吹草低的所在和‘五里一返顾,六里
    BigHeart 7-12
  • 1
    丁威仁所著《三国时期魏地文士“惜时生命观”研究——以建安七子与曹氏父子之诗歌为研究对象》中,有一篇独立章节论述曹丕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生命意识及文学生命观,命名为“曹丕生命的自我求索”。全文见图,摘录如下: “我们如果由这个向度来查考《典论·论文》的在文学生命史上的贡献,正是代表着一个文学生命自觉时代的来临,其实文学生命的价值正如曹丕所言‘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士人生命精神的终极价值,个体意识的生
    BigHeart 7-8
  • 0
    刘大杰是我国著名文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其于1928年首次出版的《魏晋思想论》中提及了曹丕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思想,虽然由于时代限制,其中关于曹丕政治思想的论述并不完备准确,但仍然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摘录并分享如下: 🔹“他一生风流文雅,名士派十足。诗文写得极漂亮,情感也很锐敏。” 🔹“皇帝的宝位虽是坐上了,人生的幻灭感仍是免不了的。才质愈是聪明、情感愈是锐敏的人,这种幻灭感愈是深切。神仙长生之道,既是不可靠
    BigHeart 6-30
  • 0
    黄初元年前后,魏国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刘朱案”:一位名叫刘朱的妇人对其儿媳妇进行了恶毒非人的折磨,多次用鞭子对她们进行殴打,致使三位儿媳妇都选择了自杀。此事上报给时任魏王/魏帝的曹丕后,刘朱未被判处死刑,而是“减死罪一等”,判处输作刑。 这一案件不见于《三国志》本传及裴注,仅在《晋书·刑法志》中有简要记载:“魏文帝受禅……时有大女刘硃,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硃减死输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
    BigHeart 6-18
  • 3
    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作者认为由曹丕诗歌演化而来的两个乐府题目,分别是“泛舟横大江”与“秋夜长”。 【泛舟横大江】 来源于魏文帝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浮(泛)舟横大江”一句,使用该题作诗的有梁简文帝萧纲、南朝诗人张正见; 【秋夜长】 来源于魏文帝《杂诗·其一》“漫漫秋夜长”等句,使用该题作诗的有南朝文学家王融、唐代诗人王勃和张籍。 从他们作品中的部分词句,如“秋夜长,殊未央”“遥相望,川无梁
    苌歌 6-17
  • 3
    曹协谥号殇,谥号殇的意思是儿童时期便去世,殇: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害怕写成未成年而死会有人和我杠未成年也能有儿子,看清楚了,谥号殇的意思就是幼童去世) 所以曹协的儿子绝对是过继的。如果他活着也不可能在曹丕一朝没有获得任何爵位。 由于曹协在曹丕一朝没有获得爵位,所以他在221年登基后曹丕封赏儿子之前就去世了,又由于他名字叫协,由于要避汉献帝的讳,那么曹协生于220年之后。 曹协没有获得曹丕封赏的
    waymen21 6-16
  • 1
    胡旭所著《悼亡诗史》的第一章“先唐悼亡诗”中,提到了曹丕所做诗歌与悼亡诗的关系: “……曹丕写游子思妇的感离诗,都已触及了世积乱离与风衰俗怨,但直接写身边亲人的死亡与伤悼的,并不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等建安文人在阮瑀死后,代其妻立言所作的《寡妇赋》,其中的悼亡之意颇为恳切,这距夫妻之悼已不太远。” #曹丕##三国##中国古典文学#
    BigHeart 6-15
  • 1
    徐冲教授于2012年发表论文《“二十四贤”与“汉魏革命”》,其中选取了一则《三国志》本传中未曾记述的“罕见”史料:曹丕担任丞相/魏王时期曾经对前朝士人进行了“二十四贤”的表彰,并由明帝曹叡详细述撰了这些先贤的生平事迹。 #曹丕##汉魏##三国#
    BigHeart 6-15
  • 0
    刘志伟教授所著的《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中专门讨论了《文选》和国家意识形态,其中提到了昭明太子萧统对于曹丕的追慕与推崇,不仅萧统自己以与曹丕《与吴质书》相提并论为荣,时人也以曹魏太子曹丕来比拟南梁太子萧统的政治文化角色: “萧统心目中最希慕的,就是与自己政治文化角色及爱好相同、相近的曹魏太子曹丕。” “尽管历史不可以假设,但联想曹魏政权正是由萧统所推崇的太子曹丕继位,并实际推动了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本
    BigHeart 6-7
  • 0
    日本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1878-1963)在《中国古代文艺论史》中梳理了中国古代的诗歌评论史,对曹丕的《典论·论文》如此评价: “在典論裏我們所最滿意的,就是他承認文學有無窮的生命。”
    BigHeart 6-6
  • 2
    目前有《三曹诗集》、《魏文帝集全译》、《文豪天子》、《曹丕全集》。还想多阅读关于子桓的书。
  • 0
    章太炎先生在《国学略说》的“经学略说”一章中,论述了汉代经学与三国/魏晋时期的治学区别,其中着重强调了魏文帝曹丕“廓清谶纬”的功劳、为《古文尚书》《毛诗》《左氏春秋》设立学官的远见卓识。原文摘录如下: “今人皆谓汉代经学最盛,三国已衰,然魏文廓清谶纬之功,岂可少哉!文帝虽好为文,似词章家一流,所作《典论》,《隋志》归入儒家。纬书非儒家言,乃阴阴家言,故文帝诏书未引一语。岂可仅以词章家目之! ……至三国
    BigHeart 6-1
  • 2
    因为天涯网站已经关闭了,我现在找不到这个贴子的全文,不知道有没有吧友保存《从前有个二百五-曹丕诗传》的全文,如果有,能不能发我一份? 感激不尽!!!
    玉枕寒 5-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小葡萄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