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一、主 食 《说文-食部》:"饭,食也。"先秦时代,人们的主食即粮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种说法。三种说法均出自东汉著名学者郑玄,他在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五谷"时云:"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在注《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的"六谷"时云:"称、黍、稷、粱、麦、煎";在注《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
-
0来自新法家吧。 以后再写评论吧。
-
63
-
81一、汉唐的政治制度变迁 1、汉朝皇室与政府的分离以及众多问题的产生 中国早在战国时期
-
9笔者近几年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统治与法律的关系,为此,与几位朋友讨论,初步形成了“普通法宪政主义”的概念。围绕这些思考,笔者翻译了意大利学者布鲁
-
1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识别和阐述传统民本观念里的权利成分及其流变,试图在继承和重述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把以民为本的民本论转变为民之所本的民本论,把他本的民本论转变为自本的民本论,把以民为手段的民本论转变为以民为目的民本论,同时,通过清理现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和民权理论以及评析政治浪漫主义和文化怀疑主义,试图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从而支持当代中国关于民权的价值理论和政治实践,倡导一种同以人为
-
2犹太人的法律文化(上) 时间:07-09 08:55 作者: 郝铁川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nbs
-
6一 《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
-
2[内容摘要]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吸收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特定国情而提出的,尽管有些不足,但仍存在许多理性的价值。虽然“权能区
-
15一、法 运 作 的 作 用 研 究 &n
-
12法家的 法思想与普世主义法治观的某些观点的异曲同工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法律规则的看法问题上
-
12作者:刘清平 http://flwh.znufe.edu.cn/article_show.asp?id=2376
-
5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中国古代思想家商鞅的社会理想都是由前后依次递嬗的两个阶段组成。柏拉图是“由德返法”,即从道德乌托
-
9http://www.legaldaily.com.cn/fxy/content/2010-02/11/content_2056
-
10晁福林 古代社会中普通劳动群众——特别是周代的“国人”与“庶民”——的身份及社会地位等问题,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至关重要,前辈专家
-
4在社会和国家的政治治理(political governance)问题上,古今中外历来就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政治理念,而历史上各种政治理念的相互竞争或交
-
23有关中华法系的概念,法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即以传统中国法为母法的东亚法律体系,包括近代以前的中国法、封建时代的日本法、朝鲜法、琉球法、越南法以
-
18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法律,无以治国安邦,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这个道理古人早已认识到。但是法律被制定出来之后,并
-
8作者简介:晁福林,中国先秦史专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思想研究中,“德”是一个
-
9张京华 提要:战国秦汉之际学者对于以往学术史的总结仍以《庄子·天下篇》、司马谈《六家要指》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最具代表性
-
2作者: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 涂可国
-
0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473323.html
-
0老太太谈的,不错,可以一听: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wMjE1OT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