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
11、放下修行的时间。 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的成就。 2、放下诵读的经文。 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的高低。 3、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 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你所体悟的,未必别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样的路,因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证明自己。 4、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争执。 无诤是真三昧,一个不能接受别人反对见解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执”的屏障。 5、放
-
7起恶念 最后受伤的是自己 文:学诚法师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 起什么念头对我们的生活、生命是有影响的,它会制造出“产品”。 念头制造的产品包括我们当下的苦乐感受、说的话、做的事、身体的反应以及记忆。例如心胸狭隘又容易激动的人,觉得自己受辱时,立刻勃然大怒,只想着报复对方,整个身体里血液发热、血压
-
18
-
4六祖坛经的思想 释圣严 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 提要:坛经流传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订。 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
-
11欢迎 学佛同修 报到 签名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6学佛同修学友爱好者友公约 开设 佛祖吧 的目的是给 学佛同修 学友 爱好者 提供一个 祥和交流、同修共进 自由互动 平台 为了保证 佛教同修 学友 广大
-
0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摘录 修行不在出家 予昔将欲出家。有黄冠语予。不必出家。只在得好师耳。予时出家心急。置其语不论。出家后。思彼以延年修养色身为业。得传而留形久住足矣。何必出家。为僧者。欲破惑证智。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则古德皆舍家离俗而作沙门。又彼若志求金丹大道。亦须出家。则彼之言未为当理。但观今人有未出家前。颇具信心。剃染之后。渐涉世缘。翻成退堕。则反不知居家奉父母教子孙。得一好师示导正法。依而行
-
1
-
1
-
0星云说偈--何为我家? 文/星云大师 木食草衣心似月, 一生无念复无涯; 时人若问居何处, 绿水青山是我家。 ——唐.龙牙居遁 这首诗偈体现出唐代龙牙禅师於参禅悟道之后,修行自在的写照。 「木食草衣心似月」,虽然每日以花木水果为食,以树木草皮为衣,但是我的心好似天上月,明朗得很。 「一生无念复无涯」,我一生不妄求、不计较、不执著,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念便安闲。 一般人的生活百般计较,既要锦衣美食,又要名闻利养,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