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全新3013-400汇通膜13支,有没有需要的,正规渠道购买,出
-
0反渗透膜系统通常需要粗滤、加入氧化剂、精密过滤、还原余氯等预处理步骤,以确保进水水质符合要求。
-
0提高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可以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回收率等)和定期清洗膜元件来实现。
-
0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
0二价离子,简单来说,就是失去了两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它们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化学中,常见的二价离子有镁离子(Mg²⁺)、钙离子(Ca²⁺)等。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会与其他离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或盐类。例如,镁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就形成了氯化镁(MgCl₂),这是一种常见的盐类。
-
0单价离子是指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在常见的化学物质中,单价离子主要包括: 金属阳离子:如钠离子(Na⁺)、钾离子(K⁺)、锂离子(Li⁺)等。这些离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许多盐类和矿物质的主要成分。 非金属阴离子:如氯离子(Cl⁻)、氟离子(F⁻)、溴离子(Br⁻)等。这些离子通常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类。 单价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对溶液的导电性、渗透压等性质有重要影响。此外,它们在生物体内也扮演着重
-
0需要酸洗的症状: 反渗透膜表面结垢严重,特别是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形成的无机垢。 膜元件的脱盐率明显下降,表明膜表面可能积累了无机杂质。 需要碱洗的症状: 膜表面受到有机污染,如微生物污染、油脂等。 膜通量显著下降,表明膜孔可能被堵塞。
-
0具体来说,当两个溶液的浓度不同,并被一张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半透膜分隔时,水分子会自然地从浓度低的溶液(即水分子相对较多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即溶质微粒相对较多的溶液)渗透。为了阻止这种渗透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在高浓度溶液的液面上施加一个额外的压强,这个压强就是渗透压。
-
0温度对于反渗透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产水量、盐分透过量、脱盐率、能耗、维护成本以及水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分析: 一、产水量 影响机制:随着进水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渗透压降低,使得水分子更容易通过反渗透膜。因此,反渗透膜的产水量会相应增加。 具体表现:研究显示,进水温度每升高1℃,产水量可提升2.5%至3.0%。也有数据表明,当温度从11℃升至25℃时,产水量可提高50%。 二、盐分透过量 影
-
0一、阻垢剂 · 作用:阻垢剂又称防垢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水中钙、镁等成垢盐类形成水垢,保护反渗透膜免受结垢的影响。 · 类型:阻垢剂可分为天然阻垢剂(如单宁、木质素衍生物等)、无机阻垢剂(如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和有机、高分子类阻垢剂。其中,高分子类阻垢剂效果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 重要性:结垢是反渗透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系统的产水量和脱盐率,还会缩短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因此,阻垢剂在反
-
0TDS不是流量的意思,而是总溶解固体的缩写(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表示的是每升水中溶解了多少毫克的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可能是无机盐(如钙、镁、钠、钾的离子),也可能是有机物。 TDS值越高,说明水中的溶解物含量越多。这些溶解物可能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
-
0在供水压力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两只膜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串联连接更适用于需要提升水质或处理高浓度盐水的场合;而并联连接则更适用于需要大量淡水供应且对水质要求相对稳定的场合。具体选择哪种连接方式,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
0主要体现在它们所带的电荷数、形成方式、化学性质以及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表现上。以下是对这些区别的详细阐述: 一、电荷数 一价离子:一价离子是指失去或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因此它们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例如,钠离子(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离子(Cl⁻)是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二价离子:二价离子则是指失去或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
0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压力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反渗透效果和性能。一般来说,反渗透设备的运行压力要求在0.2~0.5MPa(或等价地,14.5~36.25psi,或2~5bar)之间。然而,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反渗透设备具有不同的运行压力要求,这取决于设备的尺寸、过滤膜和模块等因素。具体来说,反渗透设备的运行压力要求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确保再生吸盐效果:对于自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其运行压力需要大于0.2MPa,以确保水力形
-
0原水,是指未经过处理的水。从广义来说,对于进入水处理工序前的水也称为该水处理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处理的水称为原水。软化水,是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的过程中,仅硬度降低,而总含盐量不变。除盐水,是指水中盐类(主要是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电导率一般为1.0~10.0µS/cm,含盐量为1~5mg/L。纯水,是指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2、CO2等
-
0当保护液出现混浊时,很可能是因为微生物滋生之故。用亚硫酸氢钠保护的膜元件应每三个月查看一次。当保护液出现混浊时,应从保存密封袋中取出元件,重新浸泡在新鲜保护液中,保护液浓度为1%(重量)食品级亚硫酸氢钠(未经钴活化过),浸泡约1 小时,并重新密封封存,重新包装前应将元件沥干。
-
0膜的稳定性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温度、压力、浓度、pH 值、微量有机矿物质(油)、细菌、氧化剂、重金属等。因此无法给出稳定性的具体数据指标,最有效的做法是在启动系统之前要辨别这些潜在的有害因素,并通过预处理手段预防其发生。
-
0要求膜元件上的盐水密封圈装在元件进水端,同时开口面向进水方向,当给压力容器进水时,其开口(唇边)将进一 步张开,完全封住进水从膜元件与压力容器内壁间的旁流。
-
0温度越高,产水量越高,反之亦然,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运行时,应调低运行压力,使产水量保持不变,反之亦然。
-
0其实,如果你的进水是双氧水的话,能用半个月都算是不错的了。因为双氧水本身就是强氧化剂,而反渗透膜本身是害怕这种氧化剂的。一旦膜沾上这个,用多久真的就看运气了。 目前,反渗透膜的材质绝大多数都是复合类有机材料,这种材料天生的缺陷就是怕氧化。所以不管你是换品牌,还是换型号,只要你的工艺离不开反渗透膜的话,目前只能通过频繁换膜来继续往下进行了,没有太好的办法。
-
0RO 膜能够很好地脱除离子和有机物,反渗透膜比纳滤膜有更高的脱除率,反渗透通常能脱除给水中99%的盐分,进水中的有机物的脱除率 ≥99%
-
0如果反渗透或纳滤系统中某一系列或某一支压力容器的产水,出现含盐量(电导率)异常升高,这就明显地说明, “O”形圈有渗漏或该处的元件有故障。 确定故障的关键在于所设计的膜系统应能够方便诊断和鉴别出任何性能有异常的膜元件或系统部件: 每支压力容器应设置取样口,装置产水应分段以便于从出现问题的总产水中,追踪到有问题的压力容器,而每支压力容器又应允许从产水管内插入取样管探测产水电导率,以确定故障具体位置。 “O”
-
0系统脱盐率降低可能是元件的均匀变化,也有可能局限于前端或末端的少数几个膜元件,它可能是整个系统每个压力容器的故障,也可能仅限于几个压力容器。因此,需要测定单支压力容器产水TDS 值,以及单支膜元件的性能情况
-
0反渗透或纳滤系统一旦出现颗粒和胶体的污堵就会严重影响膜的产水量,有时也会降低脱盐率。胶体污堵的早期症状 是系统压差的增加,膜进水水源中颗粒或胶体的来源因地而异,常常包括细菌、淤泥、胶体硅、铁腐蚀产物等,预处理部分所用的药品如聚合铝和三氯化铁或阳离子聚电介质,如果不能在澄清池或介质过滤器中有效的除去,也可能引起污堵。此外阳离子性的聚电介质也会与阴离子性的阻垢剂反应,其沉淀物会污堵膜元件,水中这类污堵
-
0如果系统使用。阻垢剂,当水温在20~38℃之间,大约4 小时;在20℃以下时,大约8 小时; 如果系统未用阻垢剂,约1 天
-
0最大允许二氧化硅的浓度取决于温度、pH 值以及阻垢剂,通常在不加阻垢剂时浓水端最高允许浓度为100ppm,某些阻垢剂能允许浓水中的二氧化硅浓度最高为240ppm
-
0如果系统使用。阻垢剂,当水温在20~38℃之间,大约4 小时;在20℃以下时,大约8 小时; 如果系统未用阻垢剂,约1 天
-
0通常的预处理系统组成如下,粗滤(~80 微米)以除去大颗粒,加入次氯酸钠等氧化剂,然后经多介质过滤器或澄清池进行精密过滤,再加入亚硫酸氢钠还原余氯等氧化剂,最后在高压泵入口之前安装保安滤器。保安滤器的作用顾名思义,它是作为最终的保险措施,以防止偶然大颗粒对高压泵叶轮和膜元件的破坏作用。含颗粒悬浮物较多的水源,通常需要更高程度的预处理,才能达到规定的进水要求;硬度含量高的水源,建议采用软化或加酸和加阻垢
-
0
-
0为了提高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效率,必须对原水进行有效地预处理。针对原水水质情况和系统回收率等主要设计参数要求,选择适宜的预处理工艺,就可以减少污堵、结垢和膜降解,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效能,实现系统产水量、脱盐率、回收率和运行费用的最优化。我们对于这三个定义是这样描述的:【污 堵】定义为有机物和胶体在膜面上的沉积。 【结 垢】定义为部分盐类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在膜面上的沉淀,例如碳酸钙、硫酸钡、硫酸 钙、硫酸
-
0提到RO/NF 系统的故障通常表示至少出现下列某些现象之一:❖标准化产水量下降,常常需要提高运行压力来维持额定的产水量;❖标准化的透盐率增加,在RO 中表现为产水电导率的增加;❖压降增加,在维持进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进水与浓水间的压差提高。根据上述症状,出现问题的位置和类型,通常可以确定故障的起因
-
0【第1 步】:考虑进水水源、水质,进水和产水流量以及所需的产水水质。 【第2 步】:选择系统排列和级数 【第3 步】:膜元件的选择 【第4 步】:膜平均通量的确定 【第5 步】:计算所需的元件数量 【第6 步】:计算所需的压力容器数 【第7 步】:段数的确定 【第8 步】:确定排列比 【第9 步】:分析和优化膜系统
-
0RO/NF 系统性能从启动的初始状态上升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取决于膜元件的贮存条件,正确存放的干元件和有保护液的湿元件,经过几小时或几天的操作之后就会达到稳定的系统性能,通常湿元件产水量一投运就能很快达到稳定状态,而干元件起始产水量略高,FilmTecTM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投运初期几小时或几天内将不断升高,然后处于长久的稳定状态,湿元件比干元件的脱盐率进入稳定状态要快。
-
0基于下列原因,设计多级膜法处理系统: ❖常规的产水出水品质不够理想; ❖不允许采用离子交换作为后处理(不允许采用再生药品); ❖脱除病毒、细菌、热源和有机物特别重要; ❖需要极高的系统可靠性。 制药和医药生产工艺用水一般设计成产水多级系统,多级膜处理系统实际上是两个传统RO/NF 系统的组合,第一级的产品水作为第二级的进水,两级既可以是单段式,也可以是多段式,既可以是一次通过式,也可以有浓水再循环运行模式。
-
0当要求系统回收率更高时采用一段以上排列系统,就不会超过单支元件的回收率极限,通常两段式排列系统就可实现75%的系统回收率,而三段式排列系统则可达到更高的系统回收率,这些回收率的确定是以每一段采用含6 支膜元件的组件推算出来的,如使用仅能容纳3 支元件的较短的压力容器时,为了达到相同的回收率,段数要加倍。一般而言,系统回收率越高,必须串联在一起的膜元件数就应越多。为了平衡被拿走的产水并保持每段内原水的流速均
-
0进水流量是指进入膜元件的进水流量,常以每小时立方米(m3/h)或每分钟加仑表示(gpm)。浓水流量是指离开膜元件系统的未透过膜的那部分的“进水”流量。这部分浓水含有从原水水源带入的可溶性的组份,常以每小时立方米(m3/h)或每分钟加仑表示(gpm)。
-
0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或通过纳滤膜脱除特定组份如二价离子或有机物的百分数。
-
0沸石和活性炭在去除氨氮中有互补作用。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沸石则对进水氨氮峰值有很好的削减作用,而活性炭可保证对氨氮的稳定去除。沸石+活性炭工艺可以发挥沸石和活性炭的各自优势,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
-
0机械格栅、压滤机、刮泥机、吸泥机、沉砂池设备、消毒设备等,同时还配备有各类自动化控制仪器与在线检测仪器等。
-
1当获得进水电导率数值时,必须将其转化成TDS 数值,以便能在软件设计时输入。对于多数水源,电导率/TDS 的比率为1.2~1.7 之间,为了进行WAVE 设计,海水选用1.4 比率而苦咸水选用1.3 比率进行换算,通常能够得到较好的近似换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