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作者:吴念真 《田园之秋》最晚面世的「晚秋篇」,出版到现在都快两年了,但是连同在它前面出版的「初秋篇」及「仲秋篇」,却都一直是我案头枕
-
1刚才在网上查“土蜢”(油葫芦),居然发现百度百科里把它列为害虫,还有介绍使用农药灭杀它的方法。我认为不放眼自然生态,而是根据昆虫对人类的小利
-
2多余人口(一) 作者:陈冠学 一定面积土地有一定的生物承载量,并不是可以无限量承载的。以人类为例,各地域的人口承载量,视各该地域
-
4抄自陈冠学散文集《访草》 治人文科学的人往往排斥自然科学,认为自然科学是物学,跟人文科学的人学异向,自然科学的无制限伸展,将至将人类物化
-
0喜怒哀乐等十二样情感,如乐之处于虚,菌之出于无,不分昼夜,自原本虚无的心中交替生起。 (陈冠学《庄子新注》)
-
0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中
-
0热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 如果雨林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每2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热带雨林
-
1http://140.122.115.165/tlgis/composition.php?cid=753
-
0春秋时代有一位老莱子,从他的名号便知是高草包裹著他的住屋,人们从外边望去,最多只看到他的屋顶。后汉时有一位隐士,叫张仲蔚。《高士传》
-
0人类除外,在一切生物中,和我缘最深的,无如草,我一天没见到草,心裏便会难过。——〈草〉陈冠学 我固然喜爱孤独,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
-
1作者简介 陈冠学,1934年出生,台湾省屏东县新埤乡人。师大国文系毕业,曾任教师和编辑。具有传统旧文人气质,同时又具有现代知识分子参与的入世
-
2陈冠学著作总目 一、文学创作 散文/随笔 : 田园之秋 访草 卷一 访草 卷二 父女对话 蓝色的断想 字翁婆心集 ( 觉 醒 ) 小说
-
0陈冠学先生自题的《田园之秋》的英文书目:「Fields in Autumn by KoarnHack Tarn」。 名家评论《田园之秋》: 1. 亮轩先生<评田园之秋全卷
-
4《大地的事》推荐序二 / 谢有顺 一 有一个作家曾说,看见一种事物比想象一种事物要困难得多。这是真的。维特根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要看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