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木牛流马吧
关注: 6 贴子: 206

木牛流马:方腹曲头,一脚四足

  • 目录:
  • 个人贴吧
  • 5
    今天元旦,本吧独轮独人。 但豪情展望2013年,必将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之谜,大白于天下之年。
  • 1
    经核实吧主横河竖江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我的木牛流马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有人在这里故意把独轮车说成是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实质上可以说是独轮车,但是,一般独轮车决不能说是木牛流马。 因为:独轮车不具备木牛流马的功能,
  • 1
    聂怀安流马PK曹励华流马1------谁是假流马?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8月 在木牛流马吧,有两个著名的流马复原方案。 @聂怀安 聂怀安流马: 图片来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723_726 曹励华流马: 图片来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这两个流马,其方案结构迥异。 要清楚说出哪个是真正的流马,一时间还比较困难。 但是,通过两两比较后,却可以轻易判断哪个是假的。。。
  • 2
    为了弄清木牛流马到底能装多少粮食,2013年11月5日,我用我的木牛流马模型进行了装粮试验:以下是当时的记录: 1:5模型,每枚装大米1.15斤,1.15斤×5×5×5=143. 75斤。 板方囊两枚,两枚板方囊共装大米287.5斤
  • 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山东临淄有一个《中国古车博物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里展示的木牛流马,不是四轮车,而是独轮车。 《中国古车博物馆》于1991年筹建,1994年9月落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包括春秋车马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中国古车博物馆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该馆包括春秋殉马车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后李春秋殉车马、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
  • 5
    本人创立此吧,就是想发扬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寻觅知音。但是,遗憾的是:在各个论坛及贴吧及我在网上所能看到的所有地方,我还没有发现,有谁的木牛流马是按诸葛亮的以上尺寸设计的。 现在要想复原出木牛流马,甚至比当年发明木牛流马更难。因为,当年诸葛亮没有条条框框,只要设计出一个能在山地运粮的运输工具,就可以说改革成功了。但是现在复原木牛流马,比当时设计、制作出木牛流马更难!现在的木牛流
  • 1
    聂怀安流马PK曹励华流马1------谁是假流马?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5年8月 在木牛流马吧,有两个著名的流马复原方案。 @聂怀安 聂怀安流马: 图片来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723_726 曹励华流马: 图片来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这两个流马,其方案结构迥异。 要清楚说出哪个是真正的流马,一时间还比较困难。 但是,通过两两比较后,却可以轻易判断哪个是假的。。。
  • 3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里面提到:诸葛亮改动了车轮的位置,移动了重心,使独轮车省力,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但大家和节目主持人张腾岳都不相信这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请大家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 0
    有人说,现在复原“木牛流马”,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无论是过去出版的《中国通史》、和现在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不可回避地要对“木牛流马”进行描述;而且,现在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科技博物馆》中,都陈列有“木牛流马”复原品。即使他们至今仍然搞不清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他们也要按他们自已的理解,对“木牛流马”进行描述。 这更能证明:“木牛流马”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所占的地位;所以,不管从文
  • 1
    中国有首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木牛流马吧有个特色:谁不说自己的木牛流马最正确? 即使它根本不靠谱,自己也要说它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全部对接。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应适可而止。 否则,会令人讨厌和恶心!
    横河竖江 12-18
  • 1
    《诸葛亮集》记载《作木牛流马法》: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诸葛亮集》的《作木牛流马法》中,两处明确
    横河竖江 12-17
  • 1
    我认为:发帖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已的构思,仅此而已。并不是要说服他人,也说服不了他人。 作流马法中有: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为说明问题,下面上传一图像: 象脚,大象行走时,大象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叫“象脚”, 为了减小压强,“象脚”比象的腿部大。 木牛流马的足也一样。为减小压强,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一定较大。其
    横河竖江 12-13
  • 2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中科院杜石然的重大研究成果。但《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中关于木牛流马的介绍说:蒲元发明木牛流马和木牛流马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就是说木牛流马没有失传,是彻头彻尾的骗人的鬼话。 而将“转者为牛足”改为“转者为牛脚”,是中科院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的传大发明。改动的作用,就是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变成了四轮车。 自古道:“天下文章一大抄”,中国很多书籍、尤其是关于古代科技的历史书籍,也是
    横河竖江 12-11
  • 1
    木牛流马为什么会失传,请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
  • 0
    原创:葛声河 根据《作木牛法》和《作流马法》的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看出:《作木牛法》和《作流马法》,都不是诸葛亮亲手所写。 《作木牛法》很可能是第一次用木牛上前线运粮时,诸葛亮为鼓舞士气、手指着木牛流马,对出征的运粮大军所作的一个口头发言。由于当时蜀国的兵力匮乏,蜀国可以说是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在此情况下,诸葛亮在木牛出征前,对运粮大军中的体质较弱和妇孺们进行鼓励而作的动员报告。 此
  • 4
    谈一下“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是木牛或木牛流马一种前行方式的具体描述:这种前行方式,就是木牛或木牛流马,还可以用步行的方式前行。 见下图: 本帖讨论问题,只谈交通工具的前行方式,只谈“牛仰双辕”,而不讨论谁的作品是否是木牛流马。所以,对以上图片简称为:“四足交通工具”。 下面看一下以上“四足交通工具”,是怎样前行的吧: 以上“四足交通工具”要前行,第一步,肯定
  • 3
    追根寻源,我最终发现主张木牛流马是四轮车的原因,是因为造木牛流马法中,明明白白有一句:“转者为牛足”,另外,造流马法中有:前轴、后轴等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转就一定是轮子;轴上,也一定要安轮子。 转就是轮子,轴上就一定要装轮子;听起来似乎不错,但仔细一想,也很可笑。 我在街上,看见前面有一个熟人,我就喊了他一声。朋友“转”过头来看我。因为是熟人,他转过头来看我,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但“转”,也不
  • 2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典故:此出自于《三国演义》
  • 18
    小时后,我也看过三国演义;当时也曾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发生过浓厚的兴趣,——“过了数日,木牛流马皆造完备,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众军见之,无不欣喜。孔明令右将军高翔,引一千兵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之用。后人有诗赞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但对小说中把木牛流马形容得神话一般,也有些半信半疑。当
  • 2
    《通典》记载“一脚木牛” 通典简介: 《通典》,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图片来自:横河竖江的百度相册
  • 0
    从木牛流马的“四足”谈起 如果说:造木牛法,是只谈了木牛的外型,没有说明制造木牛的具体尺寸和数据,所以,现在的人,可以千奇百怪地、各自用自已的理解来解读木牛。但是,造流马法,却是非常具体而又详细地说明了制造流马的很多具体尺寸和数据,对制造流马,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不符合造流马尺寸的,就不可能是流马了。 《诸葛亮集》记载《作木牛流马法》,流马尺寸之后有: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现在的木
  • 1
    其实鉴别木牛流马的真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诸葛亮就是在有车辆的情况下,发明的木牛流马。那么,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应该具备其它车辆所不具备的功能,可以在其它车辆不能前进的道路上通行。 无论是谁想出了一个木牛流马的新方案,那么,把他的这个新方案,和独轮车、二轮车进行一下对比,就可以知道他的新方案,是不是木牛流马。如果自已设计的新方案,在载重量及各种功能,都可以胜过独轮车和二轮车,更重要的是,即使独轮车和
  • 0
    《造木牛流马法》中所说的尺寸以及木牛和流马的容量:木牛装载一岁粮……流马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都是绝对真实可信的;如果有人设计出的木牛流马,装载量和它不一样,那他设计的木牛流马,就肯定不是真实的木牛流马。 但现在有些复原者在复原木牛流马的时后,因理解不同,有人确实会碰到一些做不出来的东西,就认为木牛流马非常神秘,他们不从自已身上找原因,而说诸
  • 4
    下面第一段是我对《三国志》“造木牛之法”的理解,第二段是对“造流马法”的解释: 一,将我的模型与《造木牛之法》逐句进行对照:下面文字中,前面是原文,后面括号内是本人的理解。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描述木牛流马的外形:方形的粮箱,曲线型的牛头;一个轮子,四个立足:木牛前行是依靠车轮,而停车和前进途中遇到沟坎,放下后足,木牛即可跨越沟坎,所以,为木牛装上四足,是诸葛亮将独轮车改装成木牛流马的关键,是一
  • 2
    笑问天下号称已复原出“木牛流马”的作者:你设计、制作出的“木牛流马”与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介绍的尺寸相符否 ??? 与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尺寸不符者,谈不上是木牛流马。这才是硬指标,其余一切都是空谈。 有些人想不出木牛流马为何物,就乱叫:诸葛亮没有留下作木牛流马的数据。但现在,只要正确理解“转者为牛足”中的这个“转”字,人人都可以通过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并参照其尺寸,轻而易举地制作出木牛流马,这
    横河竖江 10-10
  • 3
    本人条件有限,做不出我构思的木牛流马实物,也没有模型。不过现在,在网友的帮助下,模型基本制作成功,所以今天才在此上传我的模型图片。 我认为;木牛流马比其它交通工具优越,就在于它可以垮越沟沟坎,而其它任何车辆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我构想的这个改装后的独轮车,具有这种独特的功能。 我构思的木牛流马,在前进路上,绝大多数路程,都是用车轮前进;只有当遇到车轮不能前进的坎坷,我构思的木牛流马,才放下后足,用轮
  • 8
    我的木牛流马,是诸葛亮根据在栈道上运粮的需要,而改制的独轮车。 但是普通的独轮车,决不是木牛流马。因为木牛流马有其特殊功能: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跨越沟沟坎坎。这是一般独轮车和其它车辆都望尘莫及的。
  • 2
    现在要想复原出木牛流马,甚至比当年发明木牛流马更难。因为,当年诸葛亮没有条条框框,只要设计出一个能在山地运粮的运输工具,就可以说改革成功了。但是现在复原木牛流马,比当时设计、制作出木牛流马更难!现在的木牛流马,不但要解决山地运粮的问题,而且做出的运粮车,还一定要符合诸葛亮在历史方献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条件和数据。与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之法》不符的,就肯定不能算是木牛流马,即使它可以在山区运粮,也一定不
  • 0
    什么是“复原”,所谓复原:就是照以前曾经有过的东西,按原尺寸数据,再做一个出来,这就是“复”制一个“原”作品出来。 复原木牛流马,具体的尺寸问题,是不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小节。即复原木牛流马,是不是应该严格遵照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中,所讲述的具体尺寸。那种神不似、形不像的木牛流马,有可能是真的木牛流马吗?
  • 2
    以下全文,我原是打算等我的木牛流马模型做好后,一起上传的。但现在我上传此文全文,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本来认为自已对木牛流马的看法,已经讲述完了,再也没有新的内容补充,所以,有时就想不再参加讨论了。但是,上此吧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想让木牛流马早日复原。所以还是愿与朋友交流,朋友间交流,重要的是一定要讲真话,如果讲错了,请各位谅解。 我一上此吧,我就公开了我对木牛流马的看法。 我认为木牛流马,就是一
  • 3
    下面谈谈板方囊及其结构。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法中称: 木牛流马 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
  • 1
    请大家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谈出自已的见解
  • 0
    我认为:《造木牛法》和《造流马法》,谈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在《造木牛法》中,提到“方腹”,这个方腹是什么呢?造木牛法中提到的方腹,肯定是造流马法中提到的板方囊。这还有疑问吗?《造木牛法》主要是描述木牛流马的外型,《造流马法》主要谈制造木牛流马的具体尺寸。 诸葛亮的《造木牛流》法,是对木牛流马外型的一个描述,更象是对木牛流马工作的一个总结;而造流马法,里面有些谈得相当具体,但有的却只字不提。《造木牛流
  • 0
    下面就以事论事,探讨《独轮车》这个问题吧。 过去我在贴吧中看到过:有人说独轮车说已被他们完全驳倒,现在已无人再提独轮车。 但我构思的独轮车,决
  • 0
    关心木牛流马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时已有独轮车和两轮车,但诸葛亮为什么要发明木牛流马。
  • 0
    现在有不少人,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的木牛流马;非常可笑,他们哄别人哄不了,却把自已哄信了。 只有按照诸葛亮的造木牛流马法的文献资料中
  • 2
    众所周知,过去的独轮车,由于车轮安装在小车的前方,而装载的货物一般都在车轮后面, 所以,这种车的重心较后。所以,在一般的独轮车的车把上都有一
  • 0
    木牛流马为什么复原不出来?有很多原因:木牛流马只适军队运粮,不适合民用、商用。所以战后,木牛流马没有民用价值,所以逐渐失传,也导至没能留下实
  • 6
    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 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
  • 0
    木牛流马应不分轮派和腿派。因为木牛流马中说:"一脚四足",......"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我是木牛流马是“一脚”的支持者;而且木牛流马一定还可以用
  • 5
    我认为:木牛流马是特制的独轮车,但是普通独轮车,决不能说是木牛流马。 道理很简单,下面让我们看一下现在铁路上跑的火车吧。 客运列车通过改进提速
  • 11
    自古以来,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观点,为世人广泛接受。而木牛流马是四轮车的观点,并不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主流,而是近代的标新立异。这一点,正是四轮
  • 1
    让我们重回三国时代,看一下当时诸葛亮运粮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三国演义102回中写道: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
  • 0
    下面是一部造形奇特的车辆:在一条线上,前后装上两个车轮,以前没有对他产生过兴趣,关心起木牛流马后,才关注了此车,并对自已问了几个为什么。 开
    teoivisxm 1-2
  • 6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这句话是木牛流马的外型特征。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见。 那么,一脚四足:1+4=5。不
    横河竖江 12-3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